一线传真 本报讯(记者 陈鑫龙)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内科近日联合麻醉科、血管外科、医学影像科、老年ICU和心脏外科6个学科专家团队,打破内科、外科和医技学科壁垒,采用经皮导管主动脉瓣置换和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一站式”手术,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使一名患有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及腹主动脉瘤伴血栓形成的患者转危为安。 患者黄磊(化名)今年67岁,来自普洱市,曾因晕厥两次于4月1日入住昆医大附一院心脏内科。经医学影像、心脏彩色超声等检查,最后诊断为二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陈旧性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急性冠脉综合征、腹主动脉瘤伴血栓形成、多发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功能II级。患者心脏等重要脏器供血不及正常人的五分之一,近期发生猝死的风险极高。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腹主动脉瘤,这样的病例在老年人中并不少见,大部分患者因医疗技术及经济的因素得不到及时救治。为挽救该病例,昆医大附一院经院内两次多学科会诊后,确定最终治疗方案。”昆医大附一院心脏内科主任孟照辉介绍,心脏内科联合血管外科、心外科、麻醉科、影像科及老年ICU等多个专家团队,针对老人特殊病情提出多套应急方案,在反复论证后最终决定,按照云南省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制定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急性冠脉综合征救治指导意见”,在符合感控手术条件下,先行冠脉介入治疗,再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联合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一站式”手术,为这名急危重症的老年患者进行一站式三个介入四级手术。 昆医大附一院院长王昆华表示,按照常规治疗方法,患者即便维持到完成分次手术,但其间不仅增加手术风险,还承受额外创伤,同时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术前,该院多学科团队勇于创新,突破难点,仔细研读患者病情,对特殊危重情况作了充分评估,最终认定“一站式”手术方案切实可行。 4月10日,昆医大附一院心内科、血管外科、麻醉科等专家团队在杂交手术室,采用双长导管支撑等特殊技术,历时4个多小时,成功为老人完成了手术。这一复合手术方式不仅使生命垂危的患者重获新生,同时还降低了患者手术风险,大幅减少治疗费用。目前,该患者各生命体征、生理指标正常,正在接受康复治疗,预计下周可以出院。 记者了解到,该手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标志着云南对高难度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