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4月25日 星期六
第03版:要闻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04月25日 星期六
文山: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之歌

    “咚、咚、咚!”“铜鼓之乡”雄浑的铜鼓声,是百年前边疆各族群众英勇抗击侵略者的记忆;“同守边关一家亲,共筑边疆一条心”是今天文山各族人民在奋进路上凝聚起的共识。

    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1个世居民族用家国情怀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将其转化为文山力量和文山智慧,融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之中。

    全员参与 高位推动

    文山州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2019年初,州人大通过《关于把文山州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议案》,以法定形式高位推动,举全州之力开展创建工作。

    聚焦脱贫攻坚,以老山精神、西畴精神为引领,全员参与,全民共享,全力打造文山三七、坡芽情歌、铜鼓文化等地域文化品牌。

    进乡镇、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村寨、进学校、进军营、进宗教活动场所——“九进九创”的载体创新,推进了各民族间多层次、多形式的走动互动,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手拉手、心连心的气象蔚然成风。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丘北县4A级普者黑景区仙人洞村,因《爸爸去哪儿》的录制名声大振,大热连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该村的实地选景拍摄,更大大提升了当地美誉度和旅游品牌价值。

    仙人洞村更是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这里聚居着彝族(撒尼支系)群众196户980人,村里举行彝族篝火晚会、荷花宴、挖藕和打鱼等民族活动时,经常邀请附近的苗族、壮族、瑶族群众参加。周边苗族“花山节”、壮族“祭龙节”、瑶族“盘王节”等节庆活动举办时,也邀请仙人洞村的群众参加。

    这是文山州11个世居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个缩影。各种文化习俗交融并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形成了文山璀璨多姿的地方文化,成为滋养各族儿女的精神沃土。

    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文山州积极探索创建形式,不断丰富创建载体,实施了文山百色共创跨省沿边连县民族团结进步联盟、文山三七民族医药产业联盟、文山民族学会联盟的创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

    “西畴精神” 遍地开花

    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西畴精神”,创造了石漠化治理的独特模式,更找到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成功路径。

    从修路保通转向路面提档升级,实行群众主动、精神鼓动、干部带动、党政推动的“四轮驱动”;从单一温饱村、小康村转向美丽乡村,推行宜居、宜游、宜业“三宜”新村建设……

    今天,“西畴精神”在文山州已经遍地开花,成为文山州经济发展的原动力。2019年,文山州地区生产总值创新高,加入“千亿元俱乐部”,增速达到10.1%,领跑相邻的红河州、曲靖市、广西省百色市和贵州省黔西南州四个州市,与西双版纳州并列全省第3位。

    美好生活 共同创造

    曾被十里八村称为“懒汉”的马有福,搬到了砚山县八嘎乡易地扶贫搬迁点竜所新街,做起了餐馆“小老板”。之前,他的生活过得很贫困,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马有福住上了新房,对生活有了新的向往。

    近年来,文山全州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28.91亿元,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途径,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方式,探索实施科技带园区、园区带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四带一联”做法,破解“精神贫困”障碍,创造劳动致富条件,扶持帮助贫困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奋力斩断穷根,摘掉穷帽子,用实干创造美好生活。

    438公里的边境线上,家园建起来、生活好起来、腰包鼓起来、脸上笑起来、胸脯挺起来,文山州各族群众过上了更加美好的日子,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美丽的村庄,家家户户飘扬着五星红旗,这是“感恩共产党!我爱你中国!”的质朴表达。

    文山,正用一点一滴的实干,书写着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 张登海 普腾中木 陈柏宇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