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5月16日 星期六
第03版:要闻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05月16日 星期六
东川区引导群众护环境讲卫生——
养成好习惯 美化新家园

    清晨,阳光洒进王正海14楼的家里,老王哼着歌给阳台上的萝卜、辣椒小苗浇水,老伴在屋内扫地,房子陈设简单却干净整洁。自2018年9月搬入位于东川区易地扶贫搬迁小区紫郡苑的新家后,两人每天都要里里外外清扫一遍。

    健康的生活习惯,从搬到新家后渐渐形成。

    王正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一家人居住在因民镇天生塘村,遇上下雨天,房屋四面漏风、满地泥浆,缺水更让村民头疼。“早年,我们那里的人一生只洗3次澡。后来修了条水沟,每天天亮就得去挑水,洗脸水都要留着喂猪,洗澡更是件奢侈的事。”王正海说,现在家里每天勤打扫,天天都能洗澡。

    2019年春节前,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面完成,东川区8754户32227人彻底告别了过去恶劣的居住环境,搬进崭新的小区成为城市居民。从摆脱物质贫困到摆脱思想、思路贫困,东川区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树立文明新风。

    搬迁之初,许多居民仍旧乱丢乱放,楼道上、小区里满是垃圾,甚至有人直接把垃圾从楼上往下扔。东川区移民新区党工委以开展五星户评比为切入点,通过积分制度充分调动群众护环境、讲卫生的积极性。

    《移民搬迁住宅小区文明公约》如今也已“出炉”:“住户自觉维护小区环境卫生”“各住户不得从阳台窗口向外丢杂物”……18条公约成为健康文明的“硬约束”,每户居民都要在公约上签字认可。

    有“硬约束”也有“软引导”。紫郡苑小区16组组长李兴明多次到村民家中宣传《移民搬迁住宅小区文明公约》。“农村人进城要有进城的样子,如果还是泥一脚水一脚,生活方式既不健康也不卫生,那跟不搬有什么分别?”他的一番话,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认同。下一步,移民新区还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将健康文明方面的表现作为优先享受各项政策的重要依据。

    经大力引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如今在东川区蔚然成风。碧谷街道大寨村委会通过向上争取,设立公益性岗位,将无法外出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保洁员队伍,并全员签订承诺书、保证书。

    保洁制度运行两年后,不仅维护了村庄的卫生,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更增强了他们的健康文明意识。村民们说,如今家里干净整洁、出门不乱丢乱放,已成为大家看齐的目标。

    本报记者 谭雅竹 熊明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