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5月29日 星期五
第06版: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05月29日 星期五
故意损毁自然遗迹入刑案件被写入最高法工作报告
传递依法保护自然遗产和名胜古迹强烈信号

    热点鲜报  

    据新华社南昌5月28日电(记者 程迪 赖星) 在今年的最高法工作报告中,全国首例故意损毁自然遗迹入刑的案件“巨蟒峰损毁案”被专门提及,引发网友热议。业内人士认为,此案的判决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司法理念,传递了依法保护自然遗产和名胜古迹的强烈信号。

    “巨蟒峰损毁案”判决书显示,三名“驴友”为攀爬巨蟒峰,在山体打入了26根岩钉,他们不仅因故意损毁名胜古迹而被判刑,而且被判赔偿600万元。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巨蟒峰地质遗迹点位于其核心景区,历经3亿多年的地质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在这起案件中,侦查机关依法聘请的四名专家经过现场勘查、证据查验、 科学分析,对巨蟒峰世界地质遗迹点的价值、成因、结构特点及三名被告人的行为给巨蟒峰柱体造成的损毁情况给出了“专家意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七条规定,将专家意见作为定罪量刑的参考。

    业内人士认为,全国首例故意损毁自然遗迹入刑案件的判决是一次有益尝试,他们建议多管齐下,追究破坏者的刑事、民事、行政等多方面的法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也对破坏者及潜在的施害者起到必要的震慑和警示作用。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