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6月03日 星期三
第08版:专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06月03日 星期三
军地合力同频 军民同心共振
——临沧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记










    李春林  黄翘楚

    临沧,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290.791公里,是中国昆明通往缅甸仰光的陆上捷径,是沿边对外开放的前沿,是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节点,是国防建设的战略要地。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驻军单位同260万边疆各族儿女,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双拥运动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特有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重要讲话精神,使得军政军民团结坚如磐石,共同书写着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国防有力、边疆稳定的和谐乐章。

    回顾过去,在2007年、2012年、2016年时间节点上,临沧市连续三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同时,辖区内的临翔区、云县、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凤庆县被命名为第九届全省双拥模范(先进)城(县);临沧市及辖区的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云县被命名为第十届全省双拥模范(先进)城(县)。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繁荣一方经济,保证一方平安。作为有着光荣双拥传统的城市,在这里,使命和荣誉,责任和担当交相辉映,军民鱼水情深可歌可泣。

    在新形势下,军地合力,军民同心,同频共振就是双拥创建最伟大的力量。紧扣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目标,临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坚持在巩固中深化、在深化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持续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有序有力有效提升了全市双拥工作整体水平,不断谱写新时代军爱民、民拥军的临沧篇章,创造了新时代双拥工作的“临沧经验”“临沧样板”。

    组织保障制度化

    展现融合发展新高度

    近年来,临沧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军地双方要共同努力,把双拥工作抓得更加扎实有效,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保证”的指示精神,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搭台、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以“双拥在基层活动”为载体,不断巩固双拥成果,积极推动军地军民融合发展,描绘出一幅军地亲如一家、事业双推双赢的动人画卷。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着眼于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建立拥军支前协调机构,深化县连挂钩、定期走访驻军单位、重大节日慰问驻军、服务进军营等机制,扎实有效开展拥军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纳入地方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来抓,不断加强军民深度融合,准确把握双拥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创新军民共建方式,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营造良好的双拥氛围。市委、市政府完善党委议军会议、双拥工作会议、挂钩联系、双拥工作责任、走访慰问等五项制度,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军政联动合力抓的双拥工作机制。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安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和全民国防教育重要内容、纳入党政军领导政绩考评内容、纳入部门和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对双拥工作的制度规划共同研究部署、重要活动共同组织实施、工作落实共同督促检查、完成任务情况共同总结讲评、先进典型共同表彰奖励、出现的纠纷共同协商处理,构建了“五纳入 、六共同”的双拥工作新格局。

    为积极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临沧市委、市政府和驻临军警部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富国强军实践,扎实开展各项创建准备工作。2019年11月26日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临沧市创建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实施方案》,并于2020年3月24日召开了临沧市创建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推进会议,全面部署创建工作。按照“标准更高、特色更优、品牌更亮”的要求,围绕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目标,目前临沧全市正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创建工作。

    在军民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临沧立足沿边实际,抓好国防动员融合,健全“军地一体 全民防空”的多维管控体系,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军地融合特色化,“五位一体”“三联”活动的做法被关注,边境处突维稳工作做法被《战旗报》称为全民戍兵的“临沧经验”;涌现出了像毕世华同志“戍边卫士”“国门之星”等英雄人物。军民共建方面,临沧坚持以“互相奉献、互办实事”为立足点,以促进军民融合为目标,使军民共建活动不断向广度、深度拓展。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双拥活动。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注重落实,讲求实效,推动双拥工作社会化、制度化、经常化。

    通过抓好基础设施融合,坚持把国防设施建设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进机场、公路、通信、人防工程等军地资源互为依托互为使用,有效提高军地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益;抓好沿边开放融合,坚持管边控边,打击走私与加强对缅合作交流相统一,稳妥处置边境事务,确保边境和谐稳定发展;抓好科技信息融合,临沧市边防委、临沧军分区与国防大学战役教研部结成“联教联研”对子,实现院校与边防,理论与实贱的有机结合;抓好军地人才储备融合,建成“青年民兵之家”245个,77个乡(镇)武装部长兼任副乡(镇)长,在边境95个行政村(社区)推行军官兼任村官制度,边防连队指导员到临近边境村担任支部副书记工作,有力地促进了辖区治安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巩固和边境稳定繁荣。

    同时,临沧各级党委、政府和驻临军警部队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军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推动双拥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扎实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把先进文化、军营文化与民族文化有机融合,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军营特色、边疆特点的双拥文化品牌。

    通过不断创新双拥工作宣传载体和丰富宣传形式,临沧利用电视、电台、报纸、刊物、新闻网、微信公众平台、手机报、App客户端“八媒体联动”的宣传平台,以及《佤山鱼水情》军地双拥专题栏目,广泛宣传临沧双拥工作的典型经验和特色亮点,倡树先进典型及模范事迹。通过不断扩大宣传阵地,在市政规划、市民公园、美丽县城等各项建设中融入双拥文化元素,临沧街头巷尾处处彰显双拥情:交通要道、广场公园、商场学校等公共场所,最为醒目的是永久性双拥宣传标志和标语;在城市的主要路口、旅游景区、在机场、车站、银行、医院、宾馆、商场等服务窗口设立了军人优先、军车免费标牌,浓厚的双拥氛围正不断被呈现。

    政策保障常态化

    凸显服务优化多维度

    每逢元旦、春节、八一建军节等重要节日,临沧市党政领导深入军警部队走访慰问,了解部队官兵执勤、训练和生活情况,特别重视优抚工作调研和解决部队的实际困难,全市各委办局也结合各自职能,倾力为军警部队办实事解难题。

    2016年以来,临沧市委、市政府先后为部队补助经费3940.1万元,为部队解决粮油水电燃料补贴,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驻临军警部队官兵的战备训练条件和工作生活条件;在规划审批用地征收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投入上亿元加强智慧边境建设,为部队划拨土地235.78亩。积极落实领导干部定期走访驻军单位、野外驻训部队,重大节日慰问看望军烈属等机制,帮助部队解难题,使广大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目前,共组织拥军慰问团214个,慰问驻军590余场次,赠送慰问金1800多万元,慰问老复员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烈军属、残疾军人、带病回乡等优抚对象1600多万元;捐赠图书68860册,赠送电脑家电198台,将关心关怀送到了每一个驻临军警战士和优抚安置对象心中。

    在临沧,开展行业拥军活动已是常态。宣传、文化、司法、公安、民政、退役军人事务、人社、科技、群团等部门结合单位特点,走进军营开展行业知识讲座、安置政策宣讲、法律咨询,宣传部门送图书进军营,宣讲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送安置就业政策进军营,共同落实军人的退役安置问题等服务,有效提升部队官兵依法维权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邮政部门根据军用邮需要设置邮政网点,对临时驻扎部队军人使用邮政业务实行优先、优处,尽力满足驻地军人用邮需求;组织科研单位、专家、学者、技术人员进军营,参与多层次培训部队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推荐技术成果,支持部队信息化建设。共建单位到军营走访看望军警战士,结成共建对子286个,开展“青春共话十九大·军民团结一家亲”“团员青年进军营”联谊活动、“鱼水情杯”篮球赛、“学跳民族舞、学唱民族歌、学习民族语言”等一系列双拥共建活动,不断增进军地交流,深化军民鱼水情。

    同时,利用各节日节庆和征兵时机,临沧广泛深入开展民族精神和国防义务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和社会拥军爱国的自觉性。依托班洪抗英纪念碑、滇缅铁路遗址等红色资源,当地建立26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集中组织开展1次以上教育活动。为增强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的荣誉感、尊崇感、获得感,临沧广泛开展悬挂光荣牌、送立功喜报和发放纪念章活动,共悬挂“光荣之家”牌匾37445块,送发立功喜报323份,发放奖励金6.05万元,发放纪念章63块,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尊崇军人、优待军属、支持军队”的浓厚氛围。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模范先进事迹评比表彰活动,全市共有1名同志荣获“全国退役军人模范”、3名同志荣获“云南省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9名同志获“临沧最美退役军人”,临沧市公安边防支队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缉枪缉毒英雄集体”荣誉称号,卖盐场边境站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一等功,强化了正向激励,树立了标杆榜样。

    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双拥工作的指示精神和相关政策基础上,临沧市相继出台了《临沧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临沧市人民政府 临沧军分区关于进一步做好驻临部队干部随军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和《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实事细则》等拥军优属政策,用制度手段确保拥军优属工作全面有效落实。并先后制定出台了驻临部队干部随军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实施办法、随军家属工作调动办法(试行)和退役士兵就业创业、职业教育、技能鉴定等具体措施,倾注真情解决官兵“后路”“后院”“后代”问题。2016年以来,共接收符合政府安置政策的退役士兵1623人,安置率100%。兑现自谋职业退役士兵补偿金600.5万元,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兑现地方一次性经济补助1676.5万元,完成教育培训1245人。全市政府安置的军转干部全部安置到行政机关公务员岗位,符合政府安置的退役士兵全部安置到事业岗位和国有企业,临沧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连续12年位于全省前列。接收安置计划分配军转干部31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100名,创下连续19年在全省率先完成军转干部安置接收任务的佳绩;办理军转干部随迁随调家属19名,419名军人子女优先入托入学。开展退役士兵和随军家属就业专场招聘会16场次,432人实现就业。每年在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考中划出5%的专项名额,定向招录驻临部队干部未就业随军家属,先后有209名军嫂走上工作岗位,被《解放军报》称为“临沧样本”的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机制得到不断拓展。

    为不断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临沧紧紧围绕“五有”(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建设目标,以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领域治理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为主线,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退役军人服务理念,坚持建强服务机构、夯实服务基础、强化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全力打通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已建成“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77个,为11684名重点优抚对象解决“生活难、医疗难、住房难”资金1649万元;落实发放优待抚恤金47444.43万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2786.37万元。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切实维护了广大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有力地保障了广大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建功立业个性化

    彰显戍边为民新温度

    为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双拥工作水平,发挥双拥工作联系军地军民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长期以来,驻临军警部队大力弘扬拥政爱民传统,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承担责任,在促进边疆和谐稳定和临沧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联防联治,推进平安临沧建设。临沧有44个边境村分布在边境一线,点多、线长、管控难度大。为给边民创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驻临军警部队发挥军民共建组织优势,建立健全“军管线、警管片、民管点”的边境管理新机制,深入开展联席、联议、联勤、联查、联打等联防活动,加强军地双方合作,边境军演、军民职查,对边境地区实施军地共治、联防共管。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平安社区、平安口岸、平安边境、军地平安等创建活动,加强边境巡、堵、查、截工作,有力捍卫了临沧边防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发挥优势,支持地方建设。近年来,驻临军警部队积极参与到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采取结对帮扶等措施,实施文化、科技、医疗、产业等帮扶措施,参加支援重点工程项目建设33个,参加公益事业建设106个,共出动官兵19706人次,车辆3492台(次),投入经费376万元、扶贫资金1170万元,捐赠助学基金104万元。勐董边防派出所官兵10余年如一日为孤寡老人建起“爱心屋”,为留守儿童建起“关爱之家”,为吸毒青年建起“帮教室”,在佤山奏响了一曲曲爱民强音。通过“学雷锋”活动以及为群众送温暖、送爱心等志愿服务的开展,支持驻地高等学校、高中阶段学校开展学生军训工作,支持小学和初级中学开展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和示范学校、少年军校活动,按规定组织军营开放或利用部队军史馆、荣誉室、武器装备陈列馆等场所支持开展全民国防教育。2016年以来,开展学生军训44280人。

    在临沧村村寨寨,每年砍甘蔗、收烤烟和秋收时节,子弟兵与农民一起劳作,早已成为这里最寻常的风景。在大美临沧建设中,军警部队官兵积极投身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等活动,亲手栽植的一片片“国防林”“双拥林”,早已根植边陲沃土,满目枝繁叶茂。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各驻临部队充分发挥部队党建优势,把夯实挂钩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以党建促脱贫,不断增强挂钩村党组织凝聚力。组织官兵深入挂钩点,走访贫困户,派出驻村工作队员,完善“一村一户”帮扶方案,落实帮扶措施。2016年以来,帮助脱贫出列贫困户308户,精准扶贫挂钩帮困5106人,投入精准扶贫款443.58万元,支援重点工程项目建设33个,投入10万元打造农村党建示范点,帮助群众解决困难943个,为群众做好事1225件,真正做到解民难、助民困、暖民心。

    面对重大交通事故救援、河道救援、中缅边境维稳处突等急难险重任务,驻临部队积极发扬人民军队优良传统,主动担负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责任。广泛开展“爱民安民、助劳护劳”活动,出动官兵9000余人次,抢收甘蔗、橡胶5000余吨;加强边境巡、堵、查、截等工作,查获各类枪支1000余支、子弹20余万发,破获毒品案件787件,缴获毒品2.96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不少退役军人在捐款捐物的同时,纷纷走向前线,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承担起防控检查等工作。武警驻临某部队积极组织广大官兵参加无偿献血,共捐献血液58800毫升。针对临沧自然灾害多发的实际,成立95支应急抢险分队,2016年以来,共出动官兵5万多人次,车辆机械7000台次,转移遇险群众2.2万余人,挽回经济损失3亿多元。特别是在“10·7”和“3.01”地震抢险救灾中,共出动官兵、民兵1万余人次,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0万余人次,救治伤病员2000多人次,排危除险2500多处,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临沧双拥工作之所以取得可喜的成绩,靠的是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全市各级党政军始终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主动适应新部署新挑战新要求,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紧抓不放、常抓不懈,并牢固树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坚定信念,聚力开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新局面。

    军民同心固边疆,双拥共建涌春潮。近日,临沧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面向全市发出《军地合力共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倡议书》,倡导一级当负一级之责,一兵务尽一兵之力,切实以高昂的姿态、饱满的热情、有力的行动,积极投身双拥共建。希望广大临沧市民千方百计为驻临官兵及军属办实事、做好事,积极为临沧建设发展出工用力。发扬“军民鱼水一家亲”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开展富有特色的军地联谊共建、主题国防教育等活动,切实为创城营造和谐浓厚氛围、培植双拥丰富载体。把强军实践和双拥共建紧密结合起来,同频共振,合力推进。牢固树立法纪观念,带头执行法律法规,模范遵守群众纪律,自觉知法、懂法、守法,确保部队安全稳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推动全市双拥工作再创佳绩、再续辉煌。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