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浦美玲 李秋明) 6月6日是全国“放鱼日”,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在滇池举行全国“放鱼日”暨滇池土著鱼类增殖放流生态保护活动。当天,向滇池水域放流滇池高背鲫鱼1万尾及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无偿捐赠的滇池金线鲃5万尾,两种鱼类都属滇池土著鱼类。 活动主题为“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渔业行政执法处副处长王勇介绍,在滇池水域开展放流,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实际行动,对加强滇池渔业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放流活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营造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促进全社会共同构建鱼水相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滇池。 活动现场,渔政执法人员对放流苗种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抽检,对放流过程进行全程监督。跟以往不一样,当天放流是在滇池深水区和封湖禁渔区举行。“在这一区域放流,便于管理,对鱼苗也能加强保护。”王勇介绍,今年6月底至7月初,将在滇池放流600万尾滇池高背鲫鱼,到11月中下旬,放流鲢鱼、鳙鱼800吨至1000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