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6月24日 星期三
第06版:幸福玉溪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06月24日 星期三
视点
人才“活水”浇灌乡村振兴


开展调研帮扶
指导烤烟生产


本报美编 郭金龙 制图

    本报记者 贾云巍 党晓培 文/图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玉溪市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促乡村振兴行动中,始终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重要位置,倾力打造一支汇聚智慧力量的人才队伍,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选派驻乡工作队伍 党政人才向一线集聚

    “厅级领导挂钩联系2个村、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1个村、科级领导干部挂包村(居)民小组,实现全市所辖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全覆盖。”近年来,玉溪市充分发挥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头雁”作用,把“办公室”搬到乡村振兴一线,让思路对策生发在一线,将工作成效体现在一线。

    玉溪市在全面落实“千名领导挂千村、万名干部抓振兴”责任制的基础上,向全市乡镇(街道)派驻乡村振兴工作队,再次吹响领导干部“上山下乡”的号角。

    2020年3月,全市502名政治素质好、事业心责任感强的干部共同奔赴农村一线,为乡村振兴增力添智。按照1名市直单位干部、2名县(市、区)干部和整合N名乡(镇、街道)力量的“1+2+N”模式和每个乡(镇、街道)选派不少于7名的要求,玉溪市向全市70个涉农乡(镇、街道)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玉溪市强调,各工作队长、队员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找准角色定位,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不负韶华、不辱使命。在县市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依靠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协助重点做好“十抓十好”工作。

    玉溪市切实加强对工作队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考核监督办法,强化服务保障,配套出台了《玉溪市乡村振兴工作队选派管理办法(试行)》,确保工作队更好发挥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在农村基层落地见效。

    专家人才深度融合 夯筑乡村振兴人才高地

    “结合自身专长和资源,我们初步打算,一是为光伏发电提水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实现手机App智能提水、分水操控;二是帮助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尽快建立贾姑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让食用玫瑰花等当地农产品更好销出去;三是对村民开展电焊、机械维修、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日前,专家胡向东、夏春飞为帮扶的易门县贾姑村安装20盏路灯,并分别对81名村民开展为期6天至7天的电商、计算机系统培训,指导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学习技术、提升技能,为帮扶村储备技术型人才。

    2019年10月,根据全市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玉溪市启动了“百名专家扶百村”行动,安排100名市委联系专家结对帮扶100个行政村,破解发展难题,助推乡村振兴。专家们在各自联系帮扶的村子深入了解村情民情,交流探讨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可行思路,为当地乡村振兴提出“金点子”、送来“心意包”,集中力量破解一批制约帮扶村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转化一批应用前景良好的科技成果,培育一批技术推广和转化示范区、示范点,培养和培训一批农村实用技能人才,有效推动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

    罗林勇专家帮助峨山彝族自治县建设一线规划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数次前往帮扶村开展村庄规划设计。杨进成、安正云、张丽琼、舒文照等专家分别“组团携手”前往帮扶村,以“专家小团队”的方式横向互通资源,“互通有无”开展帮扶工作。黄永臣专家帮助对接企业在帮扶村开展除虫菊种植收购合作,实现除虫菊干花产值50.4万元,带动140多户花农种植除虫菊,户均增收3600元。

    “将在技术和资金层面大力支持相关产业发展,打造出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打造出精准帮扶的新亮点。”黄镇专家在帮扶调研中表示,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引进项目资金、提供信息技术、指导产业发展、引导乡村治理、培训乡村人才等方式,培育一批技术推广和转化示范点,培养和培训一批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助推乡村振兴。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发挥好“百名专家扶百村”效应,运用好13名市委联系专家服务元江的信息技术、产业、市场、人脉等资源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撬动作用,广泛开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和劳务技能等培训,加大人才支持力度。

    注重本土人才培育 提供乡村振兴动力引擎

    玉溪市切实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筛选具有外出务工阅历和一定文化程度的能人作为“田专家”“土秀才”进行专项培养。通过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重点从致富带头人、外出经商和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实用人才、退休干部职工、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择优选择回引,着力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缺乏等问题。

    “大力培育开发本土人才,目前已实施‘人才点亮’和‘银发人才库’建设两个工程,取得了良好成效。”面对“人才荒”,元江县把目光聚焦到元江籍大学生和退休干部身上,采取座谈会、日常跟踪联系等方式,积极引导元江籍大学生回乡工作创业;全面摸排全县离退休返乡居住老干部,将有意愿、有特长、有能力的老干部组织动员起来发挥余热,目前,张有华、李存仁等一批退休老干部活跃在当地产业发展、乡村文化建设等工作一线,形成了元江人才开发的一张“名片”。

    玉溪着重培育选拔一批身上有本事、手中有绝活的农民加强技能培训和示范,增强乡土人才创新创造创业能力,发挥其在技艺传承、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带动作用。花腰傣土陶的“守护人”刀正富、云南民族民间刺绣高手刀向梅、千年青铜工艺传承人陆培兴、云南月季鲜切花领军人物段金辉、“云南省首席技师”普绩等,一个个在乡土间成长起来的专业人才,成为传承精湛技艺、带动百姓致富、引领产业发展的“乡贤能人”。

    “聚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统筹衔接,必须把人才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元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峰介绍说,通过开展“元江县拔尖乡土人才”等三类人才培养评选工作,目前评选出“拔尖乡土人才”“文化名人”“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三类”人才44名。

    2014年,玉溪市与全国同步开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5年来,全市共投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资金2148万元,培训9083人。其中,生产经营型4793人、专业技能型2451人、专业服务型1839人。

    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全市涌现出一大批创业创新先进典型,他们有的成为群众致富带头人,有的成为产业领军人,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路上大显身手。

    2018年度“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通海云秀玫瑰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段金辉,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吸纳200多户社员,辐射带动2260户种植玫瑰增收致富。

    2013年,全市有农业企业438个,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45个,家庭农场288个。2019年,全市有农业企业498个,增加60个,增长13.70%,其中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77个,增加58个,增长48.74%;农民专业合作社957个,增加412个,增长75.60%;家庭农场1137个,增加849个,增长294.79%。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