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6月24日 星期三
第06版:幸福玉溪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06月24日 星期三
抚仙湖14年增殖放流成效显著
抗浪鱼种群恢复产量增长


    本报讯(通讯员 邢定生 记者 贾云巍) 在第六个全国放鱼日来临之际,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在抚仙湖畔举行土著鱼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启动仪式,向湖中投放土著鱼苗约25万尾。自2007年以来,玉溪市已持续14年在抚仙湖实施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其成果已逐渐显现,2019年抚仙湖抗浪鱼产量达到12吨。

    据介绍,今年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将投放抗浪鱼40万尾、抚仙金线鲃5万尾、云南光唇鱼5万尾,其中云南光唇鱼系首次放流抚仙湖。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抗浪鱼为抚仙湖主要经济鱼类,年产量300吨左右。然而,由于抚仙湖水生生态环境的改变和过度捕捞等原因,到1998年,抚仙湖抗浪鱼年产量已不足0.2吨,陷入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为挽救抗浪鱼,1998年,玉溪市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合作,开展抚仙湖抗浪鱼人工增殖技术和种群恢复研究,通过3年攻关,在沿湖渔民眼中“见天就死”的抗浪鱼,终于能在池塘传宗接代,为人工增殖放流奠定了基础。

    据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资源管理科负责人业永春介绍,自2007年以来,玉溪市为抗浪鱼划定种质资源保护区,持续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并加大护水护鱼综合行政执法力度,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抗浪鱼渔汛得以重返,“车水捕鱼”“香把捕鱼”景观得以重现。

    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对抚仙湖抗浪鱼增殖放流绩效的调查研究表明,经过连续多年的人工增殖放流,抚仙湖抗浪鱼种群数量得到了初步恢复,已在抚仙湖水体中形成了小规模的自然繁殖群体;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