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月,我养的50多只仔兔就可以卖了,按每只12元计算,有600多块钱的收入。”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松洛村林根小组村民余志英边喂着小兔边说,“过去,家庭经济主要靠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每年有五六万元的收入,生活还算好过。” “日子好过了,怎么会想到养兔子?” 余志英笑眯眯地说:“好喂养,既不费力,还不耽误干活,每月都有钱赚,肯定要养啊!”今年,当地政府推广肉兔养殖,余志英仔细听了讲解后,第一个就报了名。4月下旬,她从兔场免费领回10只母兔和两只公兔。“养了一个多月,产仔6窝54只,还有未生产的母兔,估计产仔30只以上,这样算下来,每月至少增收1000多元。” 肉兔养殖产业是叶枝镇引进并重点推进的扶贫产业,也是叶枝镇产业扶贫“1+N”模式的“1”产业。该镇利用澜沧江流域的气候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兼顾见效快、产业可持续发展优势,让肉兔养殖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抓手。 “我们小组有16户人家报名养殖。”林根小组组长和庆华说,支部书记、小组长、副组长都带头报名养殖肉兔,并积极引导党员和群众报名养殖。目前,林根小组领回240只母兔、60只公兔,按每只母兔每年产仔10窝计算,每户养殖10只母兔,每年可增加1万多元收入。“随着养殖技术的成熟,农户逐年扩大养殖规模,有信心依靠养兔奔小康。”和庆华心里已经有了谱。 叶枝镇积极探索产业脱贫路径,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提高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力争实现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不断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今年,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计划发展到户养殖680户,种兔存栏1万余只,到户养殖产能达到30万只、产值1000万元。目前,养殖户已有200多户,肉兔养殖正在叶枝镇蓬勃发展。 本报记者 张帆 通讯员 余丽芹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