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6月26日 星期五
第02版:要闻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2020年06月26日 星期五
凤庆安石村:村美农富产业兴


    喜爱滇红的人都知道凤庆县,而在凤庆,真正与滇红有深厚渊源的就数“滇红第一村”安石村。6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安石村,看到同一片林地中,高处是核桃树,中层是樱桃树和李子树,下层就是茶树,构成“山林绿色协奏曲”。土地高效利用,并形成生态系统,让农户增收致富。

    这幅绿色生态画卷过去却是一片片的荒坡,山体滑坡时有发生。当地农户以稻谷和玉米种植为主,产量低,粮食产量还不能自给自足。

    村子要美,首先村民要富。安石村采用规划先行、统筹实施的办法。近几年来,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发动群众,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叶、核桃、林果、油茶产业,打造绿色、生态、美丽宜居宜旅乡村,实现了村美、民富、产业兴的目标。

    下午5时,村民李大跃结束一天的制茶工作,老客户也买走今年的新茶,得点空闲。“尽管今年茶叶市场行情走冷,但我家还是收了40吨的鲜叶,安石村的茶叶知名度越来越高,一年卖茶叶还是有10多万元的收入。”李大跃告诉记者,以前他家种玉米,一年收成只够自家吃。村里统筹发展茶叶产业后,他家里20多亩地都改种茶树了。多年经营后,昆明等地的茶商都认准他家的茶叶,现在除了自家产出的茶叶外,还大量在村里收购。

    安石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陈维菊介绍,为了彻底改变村里的面貌,规划先行,对产业结构作了调整,将茶叶作为主要产业发展,并根据每个自然村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发展水果、苗木等产业。

    记者在安石村村史室看到,振兴规划被放在重要位置,近期规划(2019-2022年)、远期规划(2023-2035年),涉及茶叶产业升级、精品林果园建设等,简明清晰。安石村发展定位展牌也明确,擦亮“中国滇红第一村”名片,建设“天下茶尊,滇红小镇”后花园,打造美丽幸福新安石。

    近年来,安石村紧紧抓住全国实施脱贫攻坚和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的重大机遇,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一次规划到位、逐年实施建设”的思路,通过实施“房、路、水、电、灶、圈、厕”改造,积极推进“家园、田园、水源”洁净工程。3年来,提升改造人饮管道15公里,安装净水设备2套,建成蓄水池48立方米,居民均喝上了安全的山泉水;改造加宽穿村主干道3.16公里,硬化村组公路3.83公里,沿云保路建成鲜花大道6公里;建成无害化卫生户厕748座,自然村公厕13座。垃圾收集房30间,在人口密集的村庄建成污水处理系统3套。如今,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产业已初具雏形。

    村子的变化,也让村民树立起了维护美丽乡村、健康产业观念。“我家种茶叶一年有近两万元的收入,在村里的茶叶初制所打工,一个月也有2000元的收入,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乱种乱养的情况也没有了,现在去村里走走,路都是干净的,牲畜粪便乱流的情况都没有了。”村民李世芬说。

    李大跃告诉记者:“村里规划的茶叶产业让大家生活好了,共同维护这个产业发展的想法成为共识。大家都按照绿色生态的方式种植和加工茶叶。可以说,现在安石村的茶叶都是绿色生态的,如果有哪家‘打药’了,大家都会集体抵制,不收购不加工。”

    我省大力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本原则就是健全乡村规划体系,科学编制达到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要求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严格规划管控,确保规划的适用性和权威性,做到无规划不建设。安石村严格按此执行,近几年成效显著,全村经济快速发展,村容村貌大幅改善,村民素质明显提升。2019年末,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56380.23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53元。

    本报记者 王淑娟 李秋明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