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7月05日 星期日
第04版:观点视点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07月05日 星期日
补齐易地扶贫搬迁短板

    李莎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重要文章指出,“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

    笔者通过采访发现,易地扶贫搬迁特殊贫困人群的管理服务问题,就是当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之一。一些地方只顾尽快完成搬迁任务,没有通盘统筹谋划“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搬迁工作存在管理服务、政策落实、基础配套、后续发展方面的不同步、不协调问题,导致对搬迁点中老弱病残群体保障不力,给搬迁点的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难题,亟须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

    搬迁点的特殊贫困群体,大多都不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和条件,开发式扶贫难以发挥作用,只能依靠保障性扶贫加以解决。2018年,中央出台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专门针对贫困地区的老弱病残特殊贫困人群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明确要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以慈善帮扶、社工助力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以确保这一特殊贫困人群完全得到保障。

    然而,在现实操作中却存在一些具体困难。比如,有些易地扶贫搬迁点属于跨行政区划搬迁,没搬之前这些特殊贫困人群的养老保险、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都是由原属地政府代缴或提供保障。如今,过去分散由各个区县财政承担的费用,现在却全部要由居住地政府“掏钱”,这对搬迁点地方政府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再如,由于搬迁点各类组织设置尚未健全,人员隶属关系仍未理顺,基层党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治安管理、综合防控等基层治理体系不健全,导致一些安置区存在搬出地管不了、搬入地无法管的现状,日积月累容易滋生不稳定的因素。

    同样应该引起重视的还有特殊贫困人群中的精神障碍及智障群体。过去,他们住在从小生长的故土,周围都是熟人亲戚朋友,但当他们离开居住地熟悉的环境,多有陌生、紧张和焦虑之感,导致经常发生出门走失的事件;有的地方甚至还发生了恶性的治安和刑事案件,严重影响了易地扶贫搬迁点的社会和谐稳定。

    脱贫攻坚已进入收官阶段,搬迁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脱贫攻坚决胜战役的全局,也关乎未来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生活质量。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联合各方力量,尽快健全管理体系,整合保障资金,出台保障措施,保障和维护好搬迁点特殊贫困人群的基本权益,转移衔接好各项惠农政策和各类保障政策,织牢织密管理网、服务网、兜底网、保障网,使贫困群众真正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