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7月09日 星期四
第03版:要闻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07月09日 星期四
景东县花山镇芦山村大楚雄小组——
唱起来跳起来,日子越来越红火


花山镇传统戏种—“杀戏”


大楚雄小组旧房


干净整洁的新居

    近日,记者来到景东彝族自治县花山镇芦山村大楚雄小组,才到村头山坡就远远地听到茶林中传出悠扬的歌声,不时还有铜锣敲打的声响。循着歌声和锣声,记者穿过茶林来到一块平地,只见20多人身着传统戏曲服饰正在进行演出,衣着和唱腔具有明显的中原特色。

    旁边围观的群众告诉记者,正在进行的演出是花山镇的传统戏种,名叫“杀戏”,每年过年和举办重要活动期间演出。当地群众用这种演出,歌唱今天的幸福生活,歌唱在党的领导下当地村寨发生的巨变以及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

    传承文化 歌唱生活

    大楚雄小组位于国家级哀牢山自然保护区,依山傍水,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村里常住人口有26户102人,户均耕地、林地面积较大。除传统的粮食种植以外,村里还大力发展茶树、核桃等经济林果,黄精、重楼等林下中草药种植,以及牛、羊、猪养殖等。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大楚雄小组家家户户种植茶叶、核桃,养殖猪、牛、羊等,靠着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幸福生活,大家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村里确立了乡风文明和村规民约,邻里关系团结,群众互帮互助、和谐相处。

    多年来,村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带着一批批村民,在生产生活之余,利用业余时间把“杀戏”和“跳关龙”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延续下来,“杀戏”还参加过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展演,是当地精神文明创建的成果。

    在大楚雄小组,记者了解到,“杀戏”相传是明清时期由傣族陶氏土司调往者干河畔驻防屯田的北方籍将士引入,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杀戏”一样,“跳关龙”也深受当地群众喜爱。这种民间舞蹈是彝族和拉祜族舞蹈的结合,主要通过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表达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对龙的崇拜,庆祝丰收后的喜悦。

    如今,“杀戏”和“跳关龙”已成为大楚雄小组对外宣传的两张文化名片。每年过年和举办重要活动期间,当地都会举办“杀戏”或“跳关龙”演出,人们以戏曲和舞蹈歌唱幸福生活,歌颂在党的领导下当地村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

    茶企驻村 助农增收

    大楚雄小组的村组主干道两旁,是成片的生态茶园和古茶树园。

    依托哀牢山和无量山地理自然优势,大楚雄小组吸引了普洱大千茶业有限公司进村入驻。公司成立了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履行“万企帮万村”精准帮扶社会责任。

    大千茶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探索出了“213帮带”模式。公司按“一年一签订”的方式,与茶农签订茶叶收购合同,并按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收购。为提高茶叶品质,公司在基地管理、茶园培肥、鲜叶采摘、晒青茶加工等各个环节对茶农进行手把手教学,还发放了有机肥、剪刀等生产资料和用具。农户茶园管理达到锄草、修剪、施肥等验收标准的,公司按每亩5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奖励。每年茶叶加工结束后,公司还对村里年满65周岁以上且丧失劳动力的老人发放每人300元的关怀资金或生活用品。

    公司采取“213帮带”模式并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分红以来,当地茶农收入大幅提高,部分农户茶叶收入达7万元至8万元。公司帮带的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通过发展茶产业已稳定脱贫35户。2019年,公司通过茶叶收购、用工等,带动当地200余户农户增加收入320万元。

    得益于标准化管理和不断提升的茶叶品质,当地茶叶实现了增值,鲜叶价格从最初的每斤10多元增加到了如今的30多元,茶叶销售渠道不断拓宽,实现了企业发展、合作社壮大、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互利共赢局面。

    如今的大楚雄小组已实现了脱贫出列,正在奔小康的路上前行。村干部说,下一步村里将抓紧实施人居环境改造,着力发展茶叶、核桃、生猪、肉牛等特色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张彤 文/图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