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保护宣传教育基地挂牌 本报讯(记者 庄俊华 通讯员 张迎秋)7月10日,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宣传教育基地挂牌。 挂牌活动由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委宣传部、州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指挥部主办,州文化和旅游局、州图书馆承办。“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宣传教育基地”挂牌暨“走进母亲湖·倾情护洱海”主题授书,可广泛持续营造“牢记嘱托再出发,守好洱海再启程”的社会舆论氛围,让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公众了解、关注、参与洱海保护治理的新平台、新窗口,让更多的人通过宣传教育基地了解洱海保护、支持洱海保护、参与洱海保护。 巍山县“贴近宣传”提升巡察知晓率 本报讯(通讯员 杨颖)“你看‘抖音’了没有?巡察组要来咱们村啦。”最近,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创新形式,运用“抖音”短视频等方式开展村(社区)巡察工作宣传,备受当地群众关注和好评。 为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对村(社区)巡察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该县注重将常规宣传和创新宣传相结合,在做好发布巡察公告、发放宣传海报等常规宣传的基础上,精心制作生动形象、图文并茂、易于理解的“抖音”短视频,配上巍山本地方言的“土味”同期声,以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巡察的目的、意义、监督重点及反映问题的渠道公开,让村(社区)巡察更接地气,持续营造覆盖广、宣传实的巡察工作氛围。 云龙县“纪法协同”精准办理案件 本报讯(通讯员 许洪议)“案审室介入重大、疑难涉法涉诉案件审理时,我们都及时商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进行集体论证。”近日,云龙县纪委监委负责人介绍,纪委监委加强和检察机关协作配合,强化纪法协同,精准侦办职务违法犯罪案件。 云龙县监察机关结合职能权责变化,从案情研判、力量调配、程序把控、法律适用、漏洞封堵等方面入手,健全完善和检察机关的协同办案措施机制,在具体职务违法犯罪案件侦办中强化沟通协调,并适时商请检察机关指派工作专班进驻指导,就取证程序、证据完善、法律适用、文书规范等听取意见,切实严把程序关、事实关和法律适用关,有效形成衔接有序、制衡有效、监督有力、运行高效的办案模式,达到“1﹢1>2”的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2018年以来,该县共查结8起职务违法犯罪案件,追缴涉案资金970余万元。 鹤庆县“体验式”监督整治行业腐败 本报讯(通讯员 杨自坚)今年以来,鹤庆县纪委监委聚焦与群众切身利益联系紧密的窗口服务部门,通过“体验式”监督整治行业腐败和不正之风。 该县结合对民生领域和窗口行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巡察监督、派驻监督、行风政风评议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将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行业部门列为“体验式”监督对象,以不打招呼、不亮身份、不定路线的秘密体验与亮明身份、直接参与的公开体验相互结合、补充,通过“体验式”办事、“体验式”跟班、“体验式”暗访等近距离、可视化、可感知的监督方式,发现和解决相关行业部门在纪律作风、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通过约谈主要领导,下发纪律检查建议书、监察建议书等方式限期整改。目前,“体验式”监督共发现并整改问题199个,发出纪律检查建议8份,反馈整改意见通知单80份。 南涧县“内外协作”护航脱贫攻坚 本报讯(通讯员 陈春裕)“这样的联合督查不但直面问题症结提出整改措施,还帮助我们及时有效预防了廉政风险。”日前,提起扶贫领域督查的变化,南涧彝族自治县公郎镇一位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该县“内外协作”精减督查频次提升监督质效。内部建立“1+1+N”片区协作监督模式,即由1名纪委常委(监委委员)牵头,1个监督检查室和N个对口联系的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和县委巡察机构组建监督组,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监督互动,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问题。外部则建立“1+N”联动监督模式,由县纪委监委牵头,锁定各部门扶贫领域廉政风险点,联合县委、县政府督查机构,县扶贫、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直插一线“把脉会诊”,针对发现问题下发整改建议书督促限期整改,既减轻基层干部负担,也让监督更加精准有力,凝聚合力护航脱贫攻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