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以“立德树人、服务社会、务实创新、追求卓越”为发展宗旨,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高质量教学为关键,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强化国际化办学,强化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多样性应用型人才,聚力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阵地,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 自2001年成立至今,学校专业设置契合地方发展需求、组建了一支由知名学者与业内精英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打造海外学习+实习+升学+就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教育发展……如今的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在逐梦的路上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 专业设置契合地方发展需求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成立于2001年,是由昆明理工大学申办、云南省国有大型企业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经云南省教育厅审核、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 学校目前共设置40个专业,分属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其中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校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建设单位2个、校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学校现有40个校内实践基地、2个网络技术学院。 学校分布专业中,60%以上的专业与“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及“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相契合,40%以上的专业服务于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布局,30%以上的专业对应云南省五网建设工程。为相关产业的全面配套提供了较强的人才保障与支撑,专业群建设与国家中西部和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重点产业布局匹配度高。 此外,学校紧邻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依托滇中新区和空港经济区的大力发展,围绕国际枢纽的临空经济、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制造、商贸服务、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国际贸易、文化休闲等主导产业,为昆明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的人才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组建一支知名学者与业内精英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学校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认真研究制约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探索民办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途径。 学校实行专家治校,于海内外延揽名师,组建了一支由知名学者与业内精英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现已建成一支由1名云岭教学名师、5名省级教学名师领衔,老中青、专兼职结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技术职称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达41%,“双师型”教师达46%,毕业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教师达75%,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1%。学校教师队伍具有优良的理工类高校影响力和教育教学声誉,保障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同时,学校实施了特色化教材和课题研究并举、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整合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互联网+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学分认证与管理机制五位一体的教育改革;同时,搭建了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学校投资方)、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云南滇中新区、地方机构五位一体的资源共享平台;配合教改、导师跟踪、企业联合、实践、产业匹配五位一体的培养全链条;整合和优化资源,全方位提高在校生的竞争力。 为学生打造全方位教育体系 学校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团学工作,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校现有学生社团30个,涵盖科技类、语言类、文化活动类、体育类、表演艺术类、创新创业类和思想政治理论类7个类型,学生覆盖面超过20%。坚持每月举办一期“津桥讲坛”,每年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暨团学干部培训班”,持续开展“青年大学习”“主题团日活动”以及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坚持开展“三大文化月”“四大双语课堂”“五大体育赛事”“六大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团委连续3年获得“云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同时,为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困、助学和育人工作,学校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构建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应征入伍学生学费补偿代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按照学生户口所在地相关政策执行)、校级助学金、社会类助学金(城投奖学金等)、校内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资助政策全面落实。 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 截至今年,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共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竞赛奖项561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03项。 建校近20年来,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分布于国内、国外各个领域。学校连续7年荣获“云南省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学校相继培养了荣获第一届“云南省创业省长奖”的刘尧;荣获“云南民办教育十大人物”,创办了云南长水教育投资集团的张韶维;荣获“云南省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被墨尔本大学录取为研究生的吴思思;荣获“云南省创业之星”的侯易非;创办M60文化创意园,荣获第七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提名奖的方彬;荣获第十二届“云南省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的戚盛楠等优秀学生。学生出国深造、考研升学、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及各类职业资格考试通过人数也不断攀升。 打造海外学习+实习+升学+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以“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提高学校声誉、增强社会效益”为宗旨,积极寻求合作机会,深入探索国际化办学模式,努力搭建学子走向世界平台。积极推进与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泰国等国家院校的联合培养项目和有关交流项目建设,在继续做好对欧美及东南亚国家学生互访和联合培养项目的同时,新建同多个国家多个高校合作开展的专业联合培养、海外学习+实习、海外实习+就业、4+2本硕直通车、硕士奖学金等项目,正在逐步形成培养外向型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特色,以及海外学习+实习+升学+就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广泛开展与海外、省外、校企、校政、校研和校校的多元化合作,与投资方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11家企业签约形成产学研教育联盟,构建了“产教融合、校企联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学校还与校外企业建立了66个校外实习基地,毕业生在用人单位满意度高,学校连续7年荣获“云南省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 坚持党建引领 提升学校办学治校水平 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实行)》,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在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系统推进、制度化巩固上下功夫,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加强思想引领,强化政治理论武装。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发挥好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问题,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立德树人,开设党的基本知识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员工头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做精学术研究 打造学科高地 一所高校要发展,坚实的基础是什么?总结长期的办学实践,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学院建设。 学校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发展,下设6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40个本科专业。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形成了以“专业导向、分段交融”的人才培养方案、“虚实双基”的工程教育模式、“四结合”的教学方式为一体的创新办学理念,建有多个科技类教师工作室、学生工作室、大学生科技活动中心和创客之家。此外,学院还建有津桥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津桥学院—云南天阔联合众创工作室等校企合作机构,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达内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并常年与泰国、德国、美国多所大学开展师生交流互访活动。 建筑工程学院拥有设备完善的建筑工程类综合实验中心和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示范中心,含土力学、水力学、测量、建筑材料、工程地质、模型制作与展示、CAD实训、BIM建模、建筑物理等专业实验室及BIM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和BIM装配式建筑工程研究中心,校企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55个。学院每年组织师生到泰国兰实大学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交流访问,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实践教学模式。 理工学院获批云南省第七批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云南省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项目、云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项目,教师获批新型实用专利16项,获校级以上教学奖励2项。拥有测绘实验工程测绘中心及省级虚拟仿真实验室、汽车与交通综合实验中心,校企共建各类实习、实训基地19个。近年来,学院毕业生除众多优秀的自主创业学生外,一些优秀学生毕业后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深造。 经济管理学院拥有多个专业综合实验室,初步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密切联系,多层次、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目前已和50多个国际品牌酒店、国有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建立了产教融合、联合培养的校企战略合作关系。学院分别与泰国清迈大学签署联合培养项目、与泰国兰实大学及泰国那黎宣大学交通物流学院建立本硕直通车合作协议,学院有到国外参加短期游学项目。 法学院注重课程实践活动,现下设法学教研室和知识产权教研室、GMS法律研究与咨询中心和国家法律职业考试研究中心。建设了模拟法庭,同时,面向社会20个单位建立了法学专业对口实习渠道。学院相继培养了1400余名法学专业人才,在校生参加“国家司法资格考试”的总人数及通过率比例在云南省高等院校法学院中名列前茅。学生获得省级各类奖项20余项。 语言文化学院建成国内外实习基地13个。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交流,每年向美国、英国、法国、丹麦、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派出交换生,其中泰语专业、英语专业出国率达100%,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出国率达60%以上。各专业学生的对口实习达到100%。学院注重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省级学生创业团队15个。 站在新的起点,更加奋发有为。眼下,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改革创新、埋头苦干,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和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发展契机,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不动摇,坚持深化推进改革不停歇,坚持提高生源数量与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开拓创新,助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云南省跨越式发展战略。同时,找准学校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定位、新使命,奋力建设“云南领先、区域知名、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