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云巍 党晓培 文/图 近年来,峨山彝族自治县紧贴居民生活需要、利益诉求和服务需求,以党建为引领,进一步整合辖区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因地制宜开展老旧小区改造,不断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峨山县老旧小区大部分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不同程度存在建筑物年久失修、设施不配套、小区内功能不齐全、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突出,以及物业管理不完善不到位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峨山县计划分三期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共涉及101个小区311幢居民住宅楼,3790户11370人,总面积40.83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2.42亿元,通过改造提质,基本实现老旧小区“环境整洁、配套完善、管理到位、群众满意”的目标。 目标 101个小区总面积40.83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2.42亿元 步骤 把改造小区划分为6个片区74个网格 压实31个党组织200余名党员6个网格责任单位责任 党建引领 拧紧共享共治“一股绳” 7月15日,记者走进峨山县老旧小区一期改造项目练江南苑,只见原定于今年7月底完工的改造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 “练江南苑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共涉及22个老小区54幢楼房,受益居民1104户中70%为下岗工人、有6家改制企业,人员结构复杂、低收入群体大。改造面积7.4万余平方米,为目前玉溪市老旧小区改造中集中连片改造面积最大的小区。”峨山县住建局局长孙卫东说,此项改造主要实施原老旧小区围墙及两违建筑拆除、绿化亮化美化、雨污管网铺设、改造增设停车位、党建引领红色文化墙以及水电路气通讯“五网”铺设等。为强化改造后小区长效管理机制,正同步引进物业公司参与建设和后期运营管理。 峨山县结合练江南苑老旧小区改造特殊性,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把基层党组织联合起来、把驻区单位动员起来、把基层党员凝聚起来、把社区群众发动起来,推进封闭式老旧小区存量改革,全面构建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成立党建联合体,绘制改造治理“一张图”。党建联合体由住建党组、街道党工委负责人任双主席,组织、财政、社区等成员单位构成,负责统筹调度资源、提出改造方案,通过设计先行,用数字化技术把规划图纸变得更加形象直观,让老旧小区居民的需求能够通过“点菜”的方式得到满足,同时制定推进措施、协调解决问题、研究治理方法。 压实网格责任助力改造治理“齐步走”。充分运用驻区单位及党员“双报到”“双报告”成果,把改造小区划分为6个片区74个网格,按照时间表路线图压实31个党组织和200余名党员和6个网格责任单位责任。改造前逐户开展两轮全覆盖摸底调查、听取意见诉求。通过党建联席会、民情恳谈会、问题调处会等形式,让社区居民在与街道、与施工方沟通协调,化解矛盾纠纷中激发居民对小区建设和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小区居民对新的管理模式有认同感,归属感,使老旧小区改造实现“脱胎换骨”。同时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作用,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积极调研讨论,开展协商建言,凝聚思想共识,反映涉及改造的社情民意,引导广大群众拥护党委政府的决定,支持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施。 “峨山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有力提升党组织在老旧小区和小区治理的话语权,坚持群策群力,形成‘街道统筹、驻区单位推进、党支部实施’的联合管理体制,是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峨山县委书记张燕华说。 聚焦民生 下活项目建设“一盘棋” 峨山县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紧贴居民生活需要、利益诉求和服务需求,推进封闭式老旧小区存量改革,打破固化利益格局,着力解决民生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业主参与,“改不改”业主说了算。记者在建设项目民意调查问卷中看到,调查问卷共涉及13条,每条改造意见都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 “改造前共发放民意调查表1064份、收回963份,汇总意见建议56个,以高于90%的支持率确定改造方案,营造居民支持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促进改造工作稳步推进。”峨山县党群服务中心主任瓦庆耀介绍说,改造中开展一轮宣传动员,改造后还将再开展一轮听取治理建议,全面争取居民最大支持,让改造后的老旧小区成为居民的幸福家园。 按照一期改造方案,峨山县充分整合现有存量资源,全面整理既有边角地和碎片地,强力推进老旧小区拆违拆临各项工作,全面拆墙透绿,拆除围墙近2000平方米、老旧大门400平方米、花台5000余平方米、拆除临违建筑440平方米;整合闲置公共用地,盘活小区停车资源,规划停车位600多个,净増加330余个;全面推进雨污分流,埋设雨水管2537米、污水管2638米;推进一体化配套附属设施,埋设通信线路6345米,天然气2659米;新建休息凉亭9个,长廊2个、单车棚11个、移栽乔木463株,绿地率达24%,净增11.5%。 通过治理老旧“顽疾”,老旧小区安全隐患得以消除、治安防控更有保障、消防设施更齐全、小区秩序更井然、整体环境显著提升,小区私搭乱建、乱堆乱放问题得到根治,困扰居民的停车难、停车混乱问题得以解决,小区资源得以盘活、高效利用,已改造小区居民受益、房屋升值、小区居住环境提升,同时为实现“海绵城市”“智慧城市”打下重要基础。 在打破小区围墙整合为“大小区”的同时,还有效密切了小区邻里关系。让居民在沟通联络过程中,相互认识、熟悉,再造小区熟人社会,增进了邻里关系和谐,让小家融入大家,文明城市创建步伐更快。 创新理念 强化资源整合“一步走”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峨山县采取“财政投入+社会投入+小区资产盘活”的思路,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改造投入,创新管理理念,切实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力量、组织功能,探索党建引领小区治理长效机制,填补管理“真空”,从“无人管”到“合力管”。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峨山县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记者在小区看到,小区道路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建设水循环利用系统,解决积水及资源再利用问题。下一步还将引入智慧管理理念,实施新能源汽车、电动车充电桩、门禁扫码识别系统、停车位感应设施等智能化硬件建设,启动智慧停车系统建设。 引入多元化服务理念,协调驻区县税务、保险公司、民政等单位8间闲置用房,建设小区党员活动室、党群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等服务活动阵地群。通过构建党群服务圈,让居民不出小区便能享受生活服务、休闲放松,满足妇女儿童老年人等多元需求。积极协调通信、电力、供水、天然气等社会资本参与共建,解决项目推进中的技术难题。 鼓励物业管理公司提前介入,做好前期日常安全巡逻等工作,确保项目竣工后的有效衔接。同时,引导业主委员会对小区内600多个车位使用权出租,出租年限20年,赠送10年,租金收入用于弥补老旧小区建设缺口资金,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整合利用小区闲置用房,引入收费充电等配套服务性设施补充完善小区建设和服务体系。 提升服务“温度”,从“零星化”到“精细化”。充实党员服务群众队伍,一批在职党员、离退休老党员,成为联系群众、宣传动员、信息采集等工作中的骨干力量。在信息采集、环境保洁、扶贫帮困、邻里互助等方面,运用自身资源优势,发挥积极作用,使得社区服务更加精准。 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小区党支部引领,“社区党总支+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小区物业公司”四方联动的治理机制,推进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交叉任职,建立协商议事机制,广泛走访收集社情民意,定期协商解决矛盾问题,共同服务小区居民。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化解在一线、消除在萌芽状态。 将党建网、“三创”网、综治网、城市管理网、消防安全网等融合为“一张网”,构建“多网”融合运作模式,实行组织共建、信息共享、阵地共用、活动共办、事务共商、干部共抓、品牌共创。 以政治强引领、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强教化、以自治强活力、以智治强支撑“五治结合”,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锲入社会治理内核的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四要素,构建组织、制度、运行、评价和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实现由传统的“行政管控”向“自我管理”转变,把老旧小区改造建设成为幸福工程、民心工程、安全工程、民族团结进步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