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党晓培 通讯员 陈猛)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公安局于2016年在玉溪市率先建成民爆物品末端监控系统,自系统研发应用以来,已实现对全县爆破作业现场全覆盖远程监管320余次,及时发现和整改各类安全隐患60余起,辖区10家民爆物品从业单位及所有储存库(点)均实现了“不流失、不炸响、零事故”的目标要求,确保了风险有效管控,不仅提升了安全监管效能,同时节省了大量警力。 近年来,新平县戛洒大红山、扬武鲁奎山两大矿区开采和玉磨铁路、大戛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民用爆炸物品使用量逐年递增。目前新平县共有民爆物品从业单位10家,储存库(点)及作业现场等共538个,末端管控难,用警成本大。针对监管工作的新挑战,新平县公安局以信息化建设和科技强警战略实施为契机,组织专班多次深入民爆公司调研、论证,推出了“互联网+民爆物品监管”措施。综合运用GPS定位、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实现了储存、运输、作业全流程、无盲区监管,补齐了末端监管难题。 在全程规范监管中,全县16家民爆仓库的视频监控全部接入警务视频综合平台,市、县、乡(镇)三级公安机关均可实时巡查监督人员值守、巡逻防护、领退物品登记、车辆出入库等情况。全县10家民爆物品从业单位的19辆运输车辆安装定位仪和摄像头,实时精准掌握运输车辆动态信息。作业现场全程视频监控,监管民警根据平台画面对爆破作业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监控。根据《爆破作业现场操作规范》要求,在爆破作业现场的保管员、爆破员、技术员、安全员、押运员分别着五色静电服装,监管民警从远程视频中能清晰分辨,提升了监管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