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7月27日 星期一
第05版:观点视点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07月27日 星期一
大观微议
坚决摒弃就业率“注水”

    李英锋

    刚过高校毕业季,正值毕业生求职季。为了摸清毕业生就业的底数、挤出就业统计的水分,教育部近日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高校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然而,近日媒体调查发现,不少高校仍然以各种硬性或软性条件要求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

    毕业生的就业率关乎高校的教学质量、声誉和招生,这是高校重视毕业生就业率的源动力。但一些高校以软硬兼施的手段督促、迫使部分毕业生“被就业”,会在相关档案中留下痕迹信息,使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权益受损,还会直接影响社会各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评估判断,误导干扰政府的促进就业决策。

    要遏制高校的就业率造假行为,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大规范和封堵力度。比如,教育管理部门当强化对高校的检查督导,并联合纪检等部门畅通投诉维权渠道,一旦发现问题线索就应跟进追查、严肃追责,并可将就业率注水高校记入征信系统;同时,人社、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也应加强对网上网下市场主体虚开、出售就业证明等问题的关注和检查,打掉寄生于虚假就业领域的灰黑产业链。

    当然,对于这一现象,最应该做的是调整优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考核机制。在片面的考核模式下,高校很容易围绕“毕业即就业”这一主题施加压力,产生短视效应。对此,有必要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考核设置短期、中期和长期指标,摒弃只唯短期就业信息进行统计的做法,让高校逐渐扭转急功近利的就业思维,在强化就业服务上长远布局和发力。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