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207户、30035人,全部实现贫困人口“清零”。 ●2015年来扶贫资金累计投入605922.72万元,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项目。 ●中央、省、州、县84个单位挂包83个村(社区),3456名干部职工和820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对一”帮扶。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7634元,上升到2019年的11217元,年均增长10.1%。 “永建是滇西回族聚居区,居住有汉、回、彝、白、苗等17个民族,2016年获国家民委命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星。”巍山县永建镇党委书记陈荣华说,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坚持多措并举,实现了民族团结和脱贫攻坚双推进。 永建镇突出示范、科学规划,推进示范户、示范村、示范单位、示范样板村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好、村容村貌好、基层组织好、民族团结好、社会和谐好、乡风民风好、遵纪守法好。广泛宣传、全民动员,“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整合资金、集中发力,累计投资2.3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群众发展生产。培植产业、带动就业,坚持生态、特色,抓好畜牧业,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业,培植文化旅游业和服务业。示范带动、打造样板,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东莲花、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打竹村等,引领其他村庄勤俭致富、发展经济。全民参与、合力攻坚,形成了凝心聚力抓落实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各族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 永建镇是巍山县民族团结、脱贫攻坚双推进的一个生动缩影。在全面建成小康路上,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践行“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庄严承诺。 大仓镇新胜村委会的大三家,村口的一副对联表达了村民的心声:“搬新居展新颜好日子迈开大步,听党话跟党走小康路更加宽广。”进入村内,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幢幢漂亮的新房拔地而起,水泥道路、绿色草坪、鲜花盛开,村里不仅有篮球场,还有幼儿园、小超市。眺望远方,村子周围新栽了1000亩核桃、1100亩红雪梨,还有梅子、杨梅、木瓜等2000多株果树,昔日的荒山正在变得郁郁葱葱。村党支部书记凹开仁介绍:“我们原来的老村距新村五六公里,山上有泥石流灾害隐患,交通也非常不方便。”大三家有82户、361人参加易地扶贫搬迁,2015年12月启动至2017年7月竣工验收,投入交通、水利、通信、电力、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资金2000多万元。2018年10月以来,大仓镇制定了《大三家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规划总投资3869万元。目前,完成投资接近3000万元。不久,全村将“家家是花园,户户瓜果香。” “县委、县政府创新提出并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巩固提升与脱贫攻坚工作‘双推进’,目标、责任、项目、措施‘四融合’。”巍山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左红珠介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同为县委、县政府和全县各级各部门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县乡村各级在部署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同步研究安排示范创建工作;在宣讲国家扶贫攻坚有关政策和业务的同时,同步宣传好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使民族地区的群众知党恩、感党恩,一心一意跟党走;将示范创建形成的和谐合力成为助推脱贫摘帽的强大动力,使脱贫摘帽成果惠及民族地区群众,成为示范区创建成果巩固提升的重要推手,有力促进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 俊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