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华能澜沧江公司海外项目及时成立疫情防控领导机构,制定应急防控方案,落实“网格化”管理,全体干部职工切实承担起网格员和“哨兵”职责,携手驻地国员工,筑牢防疫保电“防护墙”。 筑牢防疫之“基” 从源头筑牢防疫“安全壁垒”。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采取封闭式管理,做到“网格式排查,清单化梳理”。中柬职工实行“一人一档”管理,出入营地、厂区接受测温、消毒、登记;加大防疫宣讲力度,调动中柬职工防疫主动性,让职工“懂防疫、会防疫、要防疫”;及时解决防疫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慎终如始,心怀必胜信念,实现“零感染”目标。同时,加强车辆核查,坚决防控“输入源”;强化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机制,与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当地政府、防疫部门等沟通联系,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积极争取外部资源,与金边中柬医院建立联防机制,确保应急诊疗救治通道畅通,筑牢防疫基础。 聚焦疫情防控任务繁重、关键领域,筑牢境外防疫保电的“攻坚堡垒”。缅甸瑞丽江一级水电站成立“统筹保障”“生产保电”“物资安全”三支抗击疫情突击队,织好防控疫情“网”,确保“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有效落实。疫情期间,瑞丽江一级水电站加强与中缅两国海关、口岸等沟通协调,确保电站防疫、生产生活物资顺利到达缅甸现场。重点做好防疫物资的统筹规划、使用管理,做到防疫物资有库存,应急无“压力”。电站宣传小组深入缅方职工群众之中,开展防疫知识宣传,携手驻地村民一同构筑群防群控机制,与缅甸人民同舟共济抗疫情。同时,严格将外协单位中缅员工纳入防疫管理体系,与电站“同标准、同要求”开展工作,全力保障中缅员工健康安全。 抓好生产之“实” 桑河二级水电站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柬埔寨能源建设的重点项目,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砥砺前行的责任担当,树立了华能海外良好形象,得到了柬埔寨各级政府、股东方及当地民众的尊重和支持。结合现场生产运营情况,电站多措并举,采用国内外“两地办公”模式,综合运用网络平台、远程视频、电话会议系统等手段,国内职工与柬埔寨现场工作保持同步同频,确保防疫期间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受疫情影响,电站部分员工不能按时返岗,检修队伍不能入厂,现场可上岗人员有限。桑河二级水电站坚持“人员减少、标准不降”的原则,在距离汛前2个月的时间里,完成5台机组C级检修和230kV系统双回送出线路新间隔接入工作。为按时完成机组检修任务,现场员工不怕苦不怕累,主动担当,坚守岗位,有力保障了机组安全稳定运营。 6月12日,桑河二级水电站荣获2020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境外)”。在申报过程中,电站克服境外疫情影响,采用线上评审的方式,完成达标投产复验及4个专项评价,工程整体质量评定为高质量等级优良工程。此次奖项的获得,为电站争创国优金奖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20年7月29日,桑河二级水电站2020年度发电量达到3.8亿千瓦时,自投产以来累计完成发电量突破30.8亿千瓦时,实现连续安全稳定运行964天。 稳字当头,稳中有进。瑞丽江一级水电站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紧抓安全生产经营工作。电站全面加强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精心谋划机组检修及进厂公路硬化等重点工作。2020年,电站优化两库联调成效明显,1月至5月瑞丽江一级电站实现6年来首次枯期“零弃水”目标,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取得了“每一滴水都用于发电、颗粒归仓”的好成绩。 “主力军”冲锋陷阵,履职尽责显担当。作为生产一线的“主力军”,瑞丽江一级水电站“生产保电”抗疫突击队攻坚克难,连续奋战数日,于2020年4月14日,顺利完成电站1号机组A级检修。截至2020年7月29日,瑞丽江一级水电站已连续安全生产4342天,累计完成发电量402.8亿千瓦时,年内累计向缅方电网供电约15.72亿千瓦时。作为缅甸国内纳税大户,电站年内向缅方纳税累计4783.1万元人民币,有效促进了缅甸国民经济发展,为缅方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报通讯员 薛凯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