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8月19日 星期三
第05版:特别关注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08月19日 星期三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主任叶勇——
时刻挺在一线的中医急诊人

    “叶主任,我是国家卫健委工作人员,请做好去武汉抗疫的准备,参加重症救治专家组。”2月19日凌晨1时,手机铃声把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主任叶勇吵醒。“就这一句话,没有太多说明,通话就结束了。”叶勇说。

    19日清晨8时30分,叶勇和另外3名省内专家乘车前往玉溪市人民医院参加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会诊救治工作。“叶主任,请您乘下午2时35分唯一一趟飞往长沙的飞机,从长沙进入武汉,晚上12时前务必到武汉。”刚到玉溪的叶勇再次接到国家卫健委的电话,又是简单的几句话结束了通话。

    10时45分,叶勇回到家,收拾换洗衣服;12时20分,他急匆匆赶往机场;13时40分,他按时登上了飞往长沙的飞机;到达长沙后,通过全国联防联控机制,登上了只有他一人乘坐的由长沙开往武汉的G548高铁列车……就这样,带着命令、带着责任、带着几分忐忑,叶勇于19日夜22时30分到达武汉大学东湖学院培训中心报到。

    2月20日8时30分,在武汉会议中心,叶勇与全国23名顶级西医和中医重症专家组成国家卫健委重症救治指导专家组,对武汉市及其周边地区定点医院开展巡诊,进行中西医协同救治指导,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

    20日9时,24名重症专家分成12个小组,分配到定点医院开展重症救治指导工作。

    2月,正是疫情最吃劲的时期。当看到危重症患者离世,甚至用“人工肺”(ECMO)都难以救活时,刚投入战斗的叶勇心情很沉重。“当时,所有定点医院的ICU都满员,需要转送的危重症患者附着长长的名单。”

    叶勇知道,救活名单上的人,是使命,更是责任。每天,他和专家团队转战不同医院,经手的病患超千人。

    “时刻要关注各种监护仪、化验单上冰冷的数字,还有肉眼看不到的新冠病毒弥漫在空气中,说不怕是假的。”叶勇坦言,与死神抢人,帮患者跑赢时间,是我们急诊医生的责任。

    “我们白天在ICU工作,晚上开展讨论,梳理救治难点,探讨解决方案,写每日工作汇报。我们中西医协作,制定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点……”叶勇说,在张伯礼、仝小林、黄路琪院士带领下,专家组解决了让一线医生崩溃的“一插管心脏就停”的问题。专家组用肺肠同治法解决了“脱机困难”的问题,用增液化痰法解决了“痰”的问题,用四证四法解决了“炎症风暴”问题。“我们巧用大黄,重用人参,妙用安宫牛黄丸,打破常规,发挥现代中药制剂力宏效专优势,融合现代急救技术,中西协同,守正创新。”叶勇告诉记者,当时,武汉新冠肺炎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死亡率显著下降。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武汉重症患者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切都在向好:重症转轻症,轻症陆续出院,ICU不断有床位空出来……期间,叶勇和组员们参加了国家重型、危重型诊疗方案的修订,优化了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

    3月18日,按前线指挥部署,叶勇登上返程的航班。

    回到本职岗位上,每当叶勇翻开相册,看到武汉熟悉的战友、熟悉的患者,熟悉的病房,就想起武汉人民、武汉医护人员,想起在抗疫一线的点点滴滴。

    本报记者  陈鑫龙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