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8月21日 星期五
第07版:聚焦红河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08月21日 星期五
记者观察
搬出深山走新路 一心向党守边疆


    “以前我家5口人住在刺竹老寨的土房里,现在我们住进了三室两厅一厨一卫的房子,面积有100多平方米,非常舒适,条件比以前好多了。”说起易地搬迁的变化,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瑶山乡牛塘村委会刺竹小组的龙志芬喜笑颜开。在她的家中,现代家具、家电一应俱全,生活条件提高了不少。

    瑶山乡五道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临近国道326和红河,一栋栋崭新的小区房矗立在蓝天白云下,卫生公厕、纳凉长廊、文化广场、文化墙、党员活动室等公共设施完备。晴空高照,瑶族大妈在长廊里纳凉,有说有笑;晚饭后,文化广场上是孩子们嬉笑玩闹的身影;在民居旁,国门安全屋内参与边境疫情防控值守的人认真巡视着周边情况……一幅美好的生活画卷徐徐展开。

    搬出深山、住进新房的实现得益于当地易地搬迁扶贫政策的落实。瑶山乡对兵坡、刺竹两个小组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抵边安置,共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3户239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每人2.6万元的补助,帮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彻底告别“土房”岁月。

    搬进新家是当地群众迈向美好生活的第一步,经济能发展、收入有增加才能让以后的日子越过越有味。瑶山乡采取“扶贫车间+”的方式,全力推进就业扶贫组织化,通过在五道河集中安置点建设集菠萝加工、芒果和香蕉分拣包装为一体的扶贫车间,成立劳务合作社,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同时,动员群众到安置点扶贫车间务工,每日务工量达80余人次,户均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

    龙志芬也是扶贫车间的受益者,提及家庭收入,她说:“我家现在种植香蕉、养鱼,有时间到附近打打零工,装香蕉和芒果,一天可以挣100多元钱。”

    居住条件改善了,生活环境变好了,经济收入也增加了,五道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群众在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利惠的同时,结合实际成立了五道河片区管委会,通过道德“红黑榜”“动力小站”“村规民约”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营造勤劳致富、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大家自强成就早脱贫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五道河易地搬迁安置点的群众以自愿报名的方式加入到边境疫情防控执勤工作中来,成为了管边控边联防机制的成员,积极参与防控值守。

    五道河易地搬迁安置点群众参与疫情值守的卡点之一在居民楼下的国门安全屋。就地参与疫情防控值守的群众拿起望远镜,查看了解周边情况,了解边境动态。当地群众积极参与到边境巡逻中,查看边境地形,掌握非法出入境情况等边境前沿动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搬出深山走新路,一心向党守边疆”的美好愿景,坚决守好国门。

    本报记者 王丹 本报通讯员 何轩 文/图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