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9月06日 星期日
第03版:要闻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09月06日 星期日
民革·发基卡村——
多措并举为石榴出山“插上翅膀”

    9月1日,“勠力同心奔小康 多党合作显担当”——云报集团全媒体聚焦云南统一战线“同心工程”会泽行报道组来到会泽县娜姑镇发基卡村采访。还未进村,就见石榴树连排成片,蔚为壮观,沉甸甸的“盐水石榴”挂满枝头,扮靓青山。

    眼下正是石榴旺销的时节,一辆顺丰快递的货运车早已等候在石榴园旁,这是民革云南省委会为村民联系的鲜果货运渠道。两三天后,粒大透亮、鲜甜汁多的无籽石榴将被送到昆明、北京等地。

    2017年12月,按照中共云南省委的统一部署,在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的牵头协调下,民革云南省委会在发基卡村开展“挂乡包村”工作。

    “盐水石榴”因主产于小江流域娜姑镇盐水河一带而得名,果实皮薄,籽粒丰腴饱满,色如红玛瑙;入口汁多味甜,满口余甘。书勇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书是发基卡村本地人,7年前,在昆明从事了20多年水果物流生意的他决定回乡种植“盐水石榴”,到现在已种植了1260多亩。

    “在种植过程中,石榴产业用水不足,无法扩大种植;品牌市场认知度不高,卖不上价,这些问题曾经让我很头疼。”杨书说,两年多来,民革云南省委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助力石榴产业发展,为农果出山增添了新的动力,也让回乡创业的他搭了一波顺风车。

    “以前每家农户几乎都有自己的品牌,既没有地域特征,也缺乏产品竞争力。”民革云南省委会挂村干部尹锦川介绍,经过走访调研,针对发基卡“盐水石榴”市场认知度较低的现状,民革云南省委会的专家为当地进行了产业策划:成立石榴协会,汇聚更多的力量;统一品牌,向外竞争;统一包装,增加品牌辨识度;打造石榴文化节,扩大宣传,提升品牌文化价值……

    为提高石榴管养水平、保证成果质量,民革云南省委会还争取到企业投入50余万元,引入声波驱虫器、富硒营养液、生物有机肥,培育生态产品,助推有机产业。先后协调到300万元资金,用于取水项目建设,打通产业用水工程“最后一公里”,了却了发基卡群众盼望多年的心愿。

    随着产业策划逐步施行,会泽“盐水石榴”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也日益增强。目前,发基卡村发展石榴近5000亩,今年挂果2800亩,按每亩平均1.5万元收入计算,仅石榴种植一项,人均增收就超过9000元。

    云报全媒体记者 郑海燕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