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人民日报》: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这段时间以来,促进银行向实体经济让利,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当前,国际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需要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近年来,金融领域的强监管和对金融机构行为的规范重塑,目标是防控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稳定有序地去杠杆。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金融领域更要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宏观框架下,进行微观层面的探索创新,实现产品和服务迭代升级,及时有效解决实体经济的问题、难题,真正为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持。 形成社区志愿服务微生态 《中国青年报》: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主动作为,努力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进一步发挥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要以社区为主场景,建设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的微观生态。从武汉的经验来看,社区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主战场、最前线。社区存在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志愿服务需求,也蕴藏着最广大的志愿者资源。但长期以来,社区是志愿服务最大的短板,多数社区缺乏志愿服务组织、队伍、项目和阵地。社区党组织要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党员团员回社区报到等工作机制,着力发现和培养一批骨干志愿者;充分激发社区物业和业主委员会的主人翁意识,培育和孵化业主志愿者组织,以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和项目,引领志愿者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韧性建设。 本报记者 余国鹏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