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雪林乡有一个原始风貌保存完好的特色村寨——左都大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当地引导村民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在不远处新建了一个“抵边新村”,圆了群众的安居梦。新村取名为“翁邦拉”,佤语的意思是“山上最繁华的街子”。 从左都大寨到“翁邦拉”,当时还是普洱澜沧供电局木戛供电所支部书记、副所长的吴仕龙,亲眼看着这个边境村寨一天天发生的变化。 曾经的左都大寨是一个窝在深山里的“直过民族”村寨。92.5%人口是佤族,住在泥巴墙垒起的茅草房里,吃饭照明全靠屋内的一个火塘,简单的大通铺就是一家几代人的唯一床铺,每到雨季,寨子里泥泞狭窄的道路连摩托车都进不去。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抵边新村”翁邦拉的通电工程被列为澜沧供电局2019年第二批易地扶贫搬迁电力配套项目建设工程。 “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项目立项、设计、投资、材料招标采购和施工,再到后续业扩报装等一系列工作,不是容易的事。”回忆起那段抢时间、保进度的项目建设,吴仕龙眼前又浮现出所有参建人员昼夜兼程、马不停歇的场景。 最后大家终于在计划时间内完成翁邦拉易地扶贫搬迁电力配套设施建设,为新村新增和改造容量300千伏安的2台配电变压器,新建10千伏线路0.083千米、400伏线路4.07千米,改造一户一表125户。 看着新村家家户户亮亮堂堂的新居,看着蜿蜒在山坡上的一排排路灯,吴仕龙知道,乡亲们再也不用火塘煮饭、明子照亮了。 左都老寨原始的茅草房被完整保留下来,当地与翁邦拉新村结合起来共同开展民族旅游示范景点建设。为实现电缆入地保持佤族传统古寨民居特色,澜沧县供电局安排人员进驻现场勘查,办理相关手续,先后拆除9棵电杆、60户下户线,助力翁邦拉旅游示范点建设。 “现在,只要翁邦拉的一个电话,我们都会上门探究竟的,谁让我们的心和翁邦拉紧紧相连呢。”易地扶贫搬迁电力配套设施建设完工后,吴仕龙对翁邦拉村支书魏恒荣说。 每隔一段时间,吴仕龙都会组织党员服务队到翁邦拉开展安全用电宣传,尽力解决乡亲们提出的诉求。真诚的沟通,真情的交流,吴仕龙早已成为了佤族乡亲的知心朋友,他用初心守护着翁邦拉,守护着内心的责任和担当。 本报记者 沈浩 通讯员 管骞 方皖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