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保护好松茸资源 《人民日报》:不久前,作为我国二级濒危保护物种的松茸,因为首次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引发众多关注。松茸缘何濒危?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松茸在滇西还被称为臭鸡枞,并不是什么高端食材。但随着成为出口产品、继而引发追捧消费,松茸身价暴涨。出色的口感、丰富的营养元素,让松茸有了“万菌之王”的光环。然而,需求端日益火爆,供给侧却令人担忧。在“头水菌”价格暴涨的吸引下,人们争相加入采挖松茸的行列,而松茸产量却在持续下降。有人说,“每一支松茸的诞生,都是大自然的奇迹”。保护好松茸,除了规范采摘,科研攻关也是一个重要选项。作为共生菌,松茸的人工扩繁很难,但我们不能畏难不前。努力寻找松茸人工促繁新技术,让绿水青山更好转化为金山银山,必将实现保护生态和发展生产的双赢。 让更多优秀人才乐教善教 《北京青年报》: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尊师是教师节的永恒主题。教师节设立36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教师队伍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教师队伍不仅规模急剧扩大,质量也有了很大提升。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关键在教师,尊师是教师节的永恒主题。提升教师的职业吸引力,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关键要让教师在社会生活中切实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感恩教师,不但要在节日向教师送上问候和祝福,更要在平常对教师多一份礼遇和尊重。如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教爱教,还有待继续发力。 本报记者 龙敏飞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