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2020年中国百强区榜单,昆明市官渡区排名第40位,仅次于成都市龙泉驿区。从该榜单发布3年来的数据看,官渡区不断实现争先进位,排名持续大幅跃升,从2018年的第52位到2019年的第46位,再到今年的第40位,城市“软实力”“辐射极”的形象进一步凸显。 赛迪顾问中国百强区研究主要聚焦新时代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新机制,从经济实力、内生动力、消费活力和区域能级4个维度判断全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全国百强城区综合实力突出,带动作用强劲,已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单元和动能引擎,也是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的核心力量。那么,官渡区城市发展实力如何?吸引力何在? 经济实力全省领先 近年来,官渡区围绕高质量发展、全面争当排头兵要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突出“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主基调,奋勇拼搏、砥砺前行,全区经济实力、综合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自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以来,官渡区经济总量始终保持全省前列。2019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官渡区奋力攻坚克难,经济实力稳步增长。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7.01亿元、增长7.0%,绝对值居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41亿元、增长11.8%,增速、绝对值居全市核心区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9%,增速、绝对值居全市核心区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增速居全市核心区第一。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官渡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围绕“夯实、调整、优化、提升”主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半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80.3亿元,绝对值全市排名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绝对值全市排名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较一季度收窄4.8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86亿元,降幅较一季度收窄6.7个百分点,全市一板块排名第一。商贸、外资外贸等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率达100%。 与此同时,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发展活力加快释放。建成区级政府治理大数据平台,实现30多个部门1000余万条基础数据联通共享;建立县区市场主体智能分析监管平台,一键生成各类企业“精准画像”;建成“政商直通车”平台,推出“亲清茶座会客厅”;推行“全程电子化”服务模式,市场主体登记、变更、注销全程实现4小时审批,公布首批24项“容缺审批”事项清单,核发首张“三证合一施工许可证”,上线CA认证电子劳动合同服务平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被授予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最具有成长力市场”和“著名品牌市场”。2019年新增市场主体3.5万户、增长25.9%,增量连续4年居全省第一;与东航、北科建等企业成功签约,计划总投资413亿元,连续3年实现签约落地率100%;全区实际到位市外资金96.0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55亿美元,年度考评居全市核心区第一。 对照“十三五”规划目标,全区引进市外资金、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5大类21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预期,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城市发展动能强劲 每一座城市的“中心”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殊含义,拥有更高层级、更高维度的核心价值,其首位度和辐射力无可比拟。随着官渡区“打造昆明城市新中心”发展目标的确立,以及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建设,官渡区成为建设的主战场,已先后有30家总部企业、112家外贸企业落户,虹吸效应正逐步释放。 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官渡区突出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着力做优品质服务、生态建设、精建细管,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加速推进巫家坝、滇池会展中心、金马—凉亭等重点片区开发。2019年全面实施官渡古镇等“三旧”改造连片开发和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拆迁面积170.25万平方米;全年收储土地2112.9亩、供应3996.2亩,出让总价款389.9亿元。今年以来,实施郭家小村—羊甫、官渡古镇等“三旧”改造连片开发,推进凉亭片区、罗衙社区丁家村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拆迁面积40.26万平方米。同时,提升整治机场路、南绕城等26条道路及沿线周边环境,“两违”建筑整治1367宗115.75万平方米。加快实施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冲刺,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执法,空气优良率达100%。 官渡区历来是全省的重要交通枢纽,长水国际机场、昆明火车站、南部客运站等均在辖区范围内,是汕昆、杭瑞、沪昆等高速出入昆明主城的东大门,也是全省轨道交通覆盖最高的区域。近年来,该区先后完成广和路、先锋路等55条道路建设,新增里程76.5公里,贯通全市南北的大通道加速建设,路网密度达5.48公里/平方公里,构建起联通内外、高效便捷的运输网络。 同时,全面推进自贸试验区试点任务,建成昆明片区展示中心及官渡区域政务分中心,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法律服务园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挂牌以来,区域内新设企业数11586户,外资企业36户,新增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707.66亿元。全力推动市场准入、投资便利化、金融开放、跨境合作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成果成效和经验案例的复制推广,当好开放发展的引领者、排头兵。 高站位打造昆明城市新中心,高标准建成综合枢纽重要承载区,高起点建设开放发展引领区,为官渡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全力建设富强幸福新官渡。”这是官渡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意。 回顾近年来的发展,官渡区敢闯敢试、拼搏进取,着力破解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使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逐年加大财政投入,2019年达13.14亿元,居民生支出首位。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人数连续4年相当于全市其他3个主城区的总和,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40余所,拥有各级各类学校360余所,实现每平方公里3所校(园),布点均衡、资源丰富。引进西南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云大附中、师大附中等知名学校开展合作办学,引进名师66名、名校长17名,培养校(园)长、骨干教师、班主任等教育人才2500余名,推动教育质量逐步提高。 医疗卫生水平强基固本。累计建成26个省市基层专家工作站、14个医师工作室、8个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区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并授牌。家庭医生累计签约15.4万人。超额完成5.4万老年人免费接种“23价肺炎疫苗”任务。区疾控中心建设提速;区人民医院迁建项目主体结构完工,累计完成投资8.76亿元;省妇女儿童医院新院、省老年病医院新院等项目加速落地;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已选址凉亭片区。 社会保障服务精准受益。2019年,全区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7245元、22373元,增长7.7%、9.8%。全区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17.5万人,自主开发自谋职业、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自助核定终端机”。区级养老综合服务示范中心、智慧养老综合平台建成使用,保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3家。发放低保金和困难、重度残疾人“两项补贴”共3211.55万元。今年以来,安排6428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援企稳岗,新增城镇就业18711人。探索大型社区治理改革,建立全省首个社区民生服务中心,有效解决“小马拉大车”难题。 “要全力补齐短板、办好实事、兜住底线,做实大民生,增进民生福祉。”官渡区有关负责人说,接下来,要千方百计稳就业,全面发展文化教育,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着力优化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切实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红利,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富强幸福新官渡作出最生动注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