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9月18日 星期五
第04版:国内国际·专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09月18日 星期五
英雄丰碑不朽 历史警钟长鸣

    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一组赵一曼烈士身陷囹圄的仿真蜡像周围聚集了不少参观者。铁窗中,临刑前的赵一曼依然目光坚定,博物馆的语音导览娓娓讲述着她留给儿子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

    “是什么让一位母亲能够舍弃自己的孩子呢?”“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员季宁说,读懂赵一曼,就读懂了抗战。

    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路轨,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自此,中国陷入了近代以来的至暗时刻。抗日救国烽火迅速燃遍全国,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长达14年的持久抗战。

    14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杨靖宇、赵尚志、佟麟阁、赵一曼……千千万万抗日将士中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人物,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伟大抗战精神,到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大力传承和弘扬。

    临难守大节,身没英名扬。“杨靖宇是我爷爷,也是民族英雄。我对他充满了血浓于水的亲情,更满怀着刻入骨髓的崇敬。”杨靖宇之孙马继民说。

    马继民有件传家宝,是一块桦树皮,是早年间父母亲从东北带回河南老家的。“每当爷爷的忌日,母亲就会把桦树皮拿出来,讲述令人唏嘘的家事。如今母亲不在了,以后我也要拿着这块桦树皮给孩子们讲爷爷的故事。”马继民说,作为英雄的后人,他有责任、有义务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让下一代了解和记住民族历史。

    英雄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对革命先烈最好的致敬,就是赓续他们的精神。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序厅,四周的墙面上布满了白色的立体浮雕,脚下是黑色的大理石地面,射灯光线明灭。刘思阳女士和她6岁的女儿驻足其中,仿佛一下子置身于当年硝烟弥漫的东北白山黑水之间。

    “我打算之后每年都带孩子来一次这个博物馆,体验式教学,让她能直观地去感受抗日英雄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民族气节,只有这种亲身体会才能触动孩子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刘思阳说。

    “我希望更多的孩子能读懂英雄,读懂抗战这段历史。”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范丽红介绍,2016年起,该馆便建成开放了以抗战历史为主题的儿童体验馆,并招募中小学生作为志愿者为参观者进行讲解、服务。

    小志愿者朱诚儒说,他经常来参加博物馆组织的纪念活动。“我们要铭记为抵抗日寇抛头颅洒热血的铮铮英魂,铭记抗战历史,感恩抗战英雄,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真相弥足珍贵,后世需要真相才能前行。”在“九一八事变爆破地点碑”前,大学生王乐驻留了许久。她说:“很难想象战争能让人如此扭曲。对于我们来说,需要了解历史的真相,才能更加珍惜和平、维护和平。”

    博物馆“日本在东北的血腥统治”展区,一幅“日伪残杀平顶山群众统计表”面前,参观群众周华带着11岁的儿子周启航仔细阅读。

    1932年9月16日,日伪以“通匪”罪名,对抚顺平顶山村400多户、3000多居民进行大屠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平顶山惨案。

    “当年我们同胞遭了多大的难。今天带孩子来看看,就要让他知道历史,懂得今天安定生活来之不易。”周华说。

    “看了展览,我们更加懂得,两国的和平发展需要共同维护,只有正视历史才能砥砺前行。”前来参观的青年群众孙默说。

    “居安思危,自立自强。这是抗战历史的现实启示。” 范丽红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当年,伟大的抗战精神犹如一座矗立的丰碑,时刻提醒着我们——不忘国难、警钟长鸣!新华社记者 张逸飞 包昱涵

    据新华社沈阳9月17日电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