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祖清 日前,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10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并对线路及所涉及的非遗资源进行详细介绍。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关璋新村入围其中,“感受阿昌族民俗风情,观赏遮帕麻和遮米麻民间文学传唱”成为旅游路线上靓丽的风景点。阿昌族创世神话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史诗项目代表性名录,其文化价值引起世人重视。 关璋新村入围云南省10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是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对口帮扶阿昌族,与阿昌族同胞共同努力的结果,为乡村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反映出阿昌族乡村实施脱贫攻坚以来取得的重大成效。阿昌族史诗传唱、民俗体验与关璋新村旅游资源点,能搭上云南省非遗主题旅游10条线路的大数据平台,对助推阿昌族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与价值。 关璋新村的文旅发展之路,云南省局(公司)的对口帮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5年以来,烟草帮扶工作队和阿昌族人为探索和发展乡村旅游,做了不少尝试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烟草帮扶工作队用实际行动解决了村民们的实际困难,除了开展民居保障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等帮扶工作外,还结合当地民族文化,深入挖掘阿昌族民族特色,在帮扶中突出民族文化元素。起初就把关璋新村定位为“中国阿昌美丽宜居休闲旅游第一村”,把新村用阿昌族语命名为“卑妥瓦”,着力打造阿昌山寨人文活动套餐、阿昌风情体验活动平台、阿昌农特产品系列品牌,将生态、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协同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云南省局(公司)倾情倾力帮扶,助力阿昌族乡村发展跑出了加速度。政府重视,扶贫工作队发挥战贫精神,阿昌族人劳动致富的渴望,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激发起阿昌族群众的强大精神动力,凝聚成磅礴力量,向着更高远的目标发展。看到眼前的发展,阿昌族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加强烈。他们开起了民宿,办起了农家乐,建起了阿昌织锦馆和文化展览馆,已有不少旅游团队到此体验民俗,品尝农家乐,开展农业观光,体验乡村生活,关璋新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民族村。 关璋村是个古老的村落,“卑妥瓦”是一个年轻的新村,新居与传统民居交相辉映,碰撞出不一样的乡村气息。如今,行走在美丽滇西,步入阿昌族乡村,体验阿昌族民俗文化,吃一顿阿昌宴,喝一杯阿昌小锅酒,蹬一支阿昌窝罗舞,听一曲阿昌山歌,购一件阿昌特色纪念品,住一晚阿昌民宿,一定会有个精彩而难忘的阿昌族文化之旅。 新的方位已经明确,新的目标已经指明,新的问题亟待化解。实现整族脱贫后,阿昌族人在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特别是入围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后,阿昌族各级干部群众倍加珍惜这个机遇,对阿昌族史诗文化、节日文化、服饰织锦文化、民歌文化、婚俗文化、春灯文化等诸多非遗文化更加重视,也极大鼓舞了非遗传承人坚持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信心。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需要坚持发展传统的阿昌族文化,守护文化根脉,提升各种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水平,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全方位打造出极富民族特色的非遗旅游品牌,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才能加快阿昌族乡村旅游发展,推动阿昌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真正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把乡村非遗主题旅游路线运作起来,让非遗文化鲜活起来,实现非遗文化与旅游并驾齐驱。有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有了烟草公司的倾力帮扶,有了阿昌族同胞的苦干实干,阿昌族乡村就一定能吃上“旅游饭”,充分把握云南非遗旅游的重大利好,在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发展非遗文化旅游中发挥示范作用。 (作者系阿昌族文化学者、“阿昌风情”公众号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