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清泉 苏宇箫 9月1日,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在昆明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暨庆祝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70华诞”理论研讨会。会议以党校建校70周年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回顾党校发展历程,探析前进方向,凝聚奋进力量,阔步迈向党校发展新征程。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等部门和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以及州(市)党校的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党校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庆祝,深入学习。9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作交流发言。 回顾党校发展历程 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70年来,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阵地作用,不断开创党校事业发展新局面。 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杨铭书在《宏伟蓝图催奋进 阔步迈向新征程》的主题报告中,回顾总结了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70年来,省委党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理论武装不断深化、科研成果丰硕,人才队伍不断加强,党校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方面发挥了重要引导作用,在加强思想引导、掌握话语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至今,校(院)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0项。2016年以来,在各类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和理论宣传文章779篇,有42篇决策咨询报告获得省级以上领导批示或被相关部门采用,充分发挥了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主渠道、党的理论武装主阵地、党委决策咨询生力军作用。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探析前进方向 “党校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理论教育中心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表示,要善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寻找发展之道,学习好研究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这一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纳入培训教学重要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杨铭书在研讨会的主题报告中提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蕴含着科学的战略思维和丰富的实践智慧,彰显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负责任大国的时代担当。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部署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将其纳入主体班培训教学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研究宣传阐释和决策咨询,形成学习研究宣传热潮。 与会专家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推进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要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组织好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抓好理论宣传普及,深化理论研究阐释,加强和创新对外宣传,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更好走向世界。专家建议,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党校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把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党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成效,加快推进教学科研行政服务的发展;精心制定宣传方案计划、周密组织实施,把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贯通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不断形成学习热潮。 勇担使命砥砺前行 凝聚奋进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会议提出,党校发展已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以建设“创新型开放型特色型一流”党校为目标,努力将党校打造成为红色阵地、红色熔炉、红色智库和红色校园,奋力开创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事业发展新局面。 与会专家认为,党校(行政学院)要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打造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阵地。要始终将党校姓党这条红线贯穿党校工作始终,坚持用学术讲政治,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解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要勇担使命、砥砺前行,打造锤炼党性修养、筑牢党性根基的红色熔炉。要围绕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党性要求、理论素养、理想信念、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总结和研究,搭建党性教育平台,安排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讲解,提高教育效果,发掘利用云南省丰富厚重的红色资源,拓展现场教育点,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要立足云南、聚力汇智,打造省委信得过、用得上的红色智库。积极探索学术研究前沿、深度挖掘研究领域,努力打造“有作为、有影响、有地位”的新型智库;要求真务实、勇毅笃行,打造风清气正、忠诚干净的红色校园,引导学员强化党性意识、党员意识、党风意识和纪律意识,养成崇尚学习、勤奋学习的风气,带头践行好党的理论和党性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