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华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2019年11月,他家搬进了宁蒗彝族自治县县城内配套设施齐全的幸福家园小区,住上了新房。小区安排他到小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不仅每月有1200元的工资可以帮补家用,还可以照顾在县城读书的孩子。 杨春华原居住的宁蒗县新营盘乡毛家乡村委会老头村小组位于宁蒗县高寒山区,他身体有残疾,两个孩子还在上学,日子过得异常艰辛,2014年他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2019年,杨春华家搬进了宁蒗县易地扶贫搬迁进城集中安置点3期的幸福家园,此后家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区不仅卫生干净环境好,附近还有小凉山学校和医院,孩子读书和我们看病都很方便。”杨春华说。 俗称小凉山的宁蒗县山区面积大,占全县总面积的98.4%,重重大山阻碍了山里人的脱贫致富梦,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发展产业更是难上加难。 为破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难题,宁蒗县严格聚焦“六类区域”,按照“应搬尽搬、真搬实搬”的原则,把3人及以上符合搬迁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户申请、组审议、村初定公示、乡镇复核、县审定公告”的程序认定为搬迁户。 宁蒗县选择了330亩县城“黄金地段”建设3个进城集中安置点,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2808户12177人;在集中安置区实行统规统建,全面从严抓好质量监管,把搬迁安置房建成优质工程,群众满意的工程;在安置点成立党群服务中心,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便民服务窗口,做好户籍、就业、社会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各安置点成立了党支部,建立自治组织,制定村规民约,选举楼栋(单元)长,构建网格化管理机制。 宁蒗县针对不同类型家庭开展技能培训、劳务协作、扶贫车间等就业帮扶措施,积极有序开展劳务输出,目前有劳动力搬迁家庭实现了全部就业,就业率达100%;开发城市保洁、小区保安、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2800个,优先安排搬迁贫困户中就业困难的家庭成员就业411人;鼓励搬迁户对原居住地的承包地、林地和腾退的宅基地依法进行流转,暂时流转不了的种植经济林木并享受退耕还林政策;建成350亩温棚蔬菜基地、3000亩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等扶贫车间,统筹进城安置户以土地入股企业,每年企业向入股的进城安置户支付红利,并优先使用土地入股的进城安置群众到扶贫车间务工。 截至目前,全县共投入资金20亿元将全县居住在“六类区域”18.3%的农业人口10400户4.2万人悉数搬出大山,搬进幸福家园,其中列入国家考核的建档立卡贫困户4797户20405人。 本版图片均为宁蒗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