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梅 管文菁 薛颖雯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如何逾越贫困这座大山,构建发展转折的支点?在全省尽锐出战、攻坚拔寨、决战贫困的历程中,越来越多的力量参与其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企业是重要的市场主体,也是社会扶贫的主力军之一。于中国移动云南公司而言,脱贫攻坚既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一个光荣的历史使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如何结合地域实际、发挥综合优势、深挖自身潜力,奋力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路子,为摆脱贫困、乡村振兴、实现小康梦打下坚实基础?自承接扶贫任务以来,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明确提出了助力云南经济跨越发展和脱贫攻坚战略发展思路,通过实施“脱贫攻坚移动信息化工程”,啃下农村贫困这块“硬骨头”,以企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推动企业发展,致力实现同频共振、双赢发展。 紧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挂包帮”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的具体目标,依托“1+3+X”的“网络+”扶贫体系,强化组织、资金和人才三大保障,以充实驻村队伍、落实“转走访”制度、做实民生项目等为触角,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倾真情、扶真贫,持续推动定点扶贫工作向纵深化发展。 “三支队伍”充实驻村力量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时常奔忙在田间地头,顶酷暑冒严寒,访贫问苦;穿行于农家小院,拉家常、讲政策、解纠纷,既像新农村指导员入户工作,又像是故人走亲访友;蹲守在危房改造、道路硬化的施工现场,只为项目的早日交付,给村民一个更宜居的家;埋头苦战在办公室,或整理扶贫资料,或研讨脱贫对策……他们忙碌在不同的村寨、不同的农家,书写着各自不同的经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移动云南公司驻村工作队队员。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包括许多具体内容,仅靠文件要求、会议布置,没有面对面的沟通、手把手的指导,很难做到扎实有效。驻村帮扶是把扶贫资源精准地用到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重要保障,亦是改进帮扶者和被帮扶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提高扶贫开发绩效的优选途径。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做优扶贫工作?在中国移动云南公司的扶贫实践中,“人才”这一元素被放置在首要位置。派出驻村队员只是一个基准线,持续充实扶贫的人才力量,形成“三支队伍(驻村工作队+“挂包帮”加强驻村工作队 +“挂包帮”党员突击队)强力支撑的工作机制,为扶贫工作的推进筑牢人才“底座”,这是中国移动云南公司的创新型举措。 在扶贫点昭通市绥江县会仪镇黄坪村,中国移动云南公司结对帮扶黄坪村茶林、庙子、方家3个片区12个村民小组。为促进扶贫工作提质增效,让帮扶对象早圆小康梦,在原派出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基础上,一场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大胆尝试的攻坚战拉开了帷幕。中国移动云南公司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方式,成立了“挂包帮”加强驻村工作队,从公司机关各部门抽调5名业务骨干担任队员,作为驻村工作队员的有力补充,脱产开展驻点帮扶,进一步充实驻村力量,加强现场指导,强力支撑,这在云南是个特例。加强驻村工作队的增派,为扶贫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公司捐赠建设的讲习所(党员活动室),给农民讲党课,发动党员在脱贫道路上当先锋、做表率;在果林园里、在田间地头、在村民家中,与贫困户促膝谈心宣讲扶贫政策,鼓励他们脱贫先立志;在黄坪村大田小学,在与学校对接后,以“爱心爸爸、妈妈”的身份,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给当地留守儿童带去更多的关爱……他们将责任扛在肩上,将村民装在心中,汇聚众智,形成合力,为扶贫工作的向前推进而不懈奋进,他们是一群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勇士,是一支靠得住、有能力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团队。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驻村工作队和加强驻村工作队的协同之下,扶贫工作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为了检验扶贫成效,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成立“挂包帮”党员突击队,主要负责完成3项任务:完善核实一户一卡,一村一册资料;摸清核实贫困户资料数据信息,保证数据真实可靠;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模拟第三方验收推演。 党员突击队员周达伟回忆说,当时,自己被公司抽调参加扶贫工作检查,目的在于发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各项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对可能存在的漏评、错评、错退的情况一一排查,主动发现非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否存在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等情况,积极做好思想工作。在进村入户的过程之中,真切地感受到扶贫工作的繁琐和不易,看着同事们的付出得到村民们的认可时,我们发自肺腑的感到自豪。当然,党员突击队的更多职责是在于发现问题。于是,我们以严格甚至严苛的标准来检阅扶贫工作是否出色。期间,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我们都一一反馈到公司,并得到了妥善解决。查缺补漏的过程虽然十分辛苦,但看到一个个发现的问题迎刃而解,村民在其中得到了实惠时,我打心眼里觉得这份工作的意义不凡。 从持续选派驻村工作队员到增派驻村加强工作队再到党员突击队的查缺补漏,“三支队伍”的组建是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在扶贫阶段性工作中进行的一次大胆尝试,是其结合企业实际及时动态调整工作方式,也是为全面落实攻坚任务,敢于突破既有模式,创新求变的生动实践。 数字手段破解扶贫难点 信息化蓬勃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增量效应和大数据的乘数效应,为扶贫提供数字化动能,是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身为数字化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领军者,中国移动在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上积累了诸多经验。如果能将这些成熟范式复制或迁移到扶贫领域,或将催化不一样的绩效反应。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就是这样积极探索“网络+精准扶贫”,构筑数据管控平台,为扶贫工作的高效开展输入了信息活水。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精准的实现需要数据支撑。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扎根贫困地区,深耕细作,将信息技术融入扶贫工作中,利用精准扶贫系统实现对贫困人口和扶贫工作者的精准分析、精准管理、精准服务,助力当地政府精准扶贫的工作整体效率提升。目前,该系统已在怒江、丽江、大理推广使用,成为全省2.6万多名基层扶贫干部的扶贫“掌中宝”。精准扶贫系统不但能为当地政府部门打造富有实效的远程指挥管理方案,还能为扶贫干部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线办公方式,为贫困人口拓宽增收脱贫的信息化通路,专注服务于政府解决好“如何管理好一线扶贫队伍”“如何服务一线扶贫队员现场办公”“如何记录精准扶贫全过程行为数据”“如何集中展示统筹分析的全域扶贫动态数据和扶贫成效”四大难题,助力脱贫攻坚战提质增效。 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交通闭塞是许多贫困村寨的客观状况,这给“转走访”工作的持续开展带来了困难。中国移动云南公司选派的驻村工作队员,有的是计算机方面的行家,有的是网络线条的能手,又或是市场营销的“尖兵”。在“转走访”的过程中,他们寻思着“如何运用技术手段提高走访效率”。 通过大量的思考、总结和实践,驻村队员林万吕想到了借助卫星地图展示贫困户信息的创新扶贫方法。借助平台高空视角查阅、导航、位置导出等便捷功能,林万吕带领团队整合贫困户明白卡、户档资料、户户清等所有重点数据,并通过编程让信息直观呈现,方便驻村工作队员能够及时掌握贫困户每年的信息数据和变化情况,也为各级领导非实地调研提供展示支撑,效果明显。同时,为了对已经掌握的信息资源实现共享,他们又及时搭建了文件共享平台,该平台的搭建解决了扶贫干部间数据访问的局限性,实现了数据信息统一存储、更新和审核上报。两个平台的搭建解决了长期困扰驻村工作队找人难、信息不对称、找资料费时费力的难题,同时为各级各部门在线检查指导工作、点对点核查情况提供了便利,极大提高了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对实现“对象精准,措施精准”提供了强大支撑,这一创新是中国移动驻村工作队学以致用的生动案例,得到了昭通市绥江县政府的高度认可,并在全县推广使用。 “走心”帮扶群众展笑颜 金秋时节,走进曲靖市会泽县马路乡大坪村安置点,一座座井然矗立的小楼格外显眼。小楼前面的绿化地里,各色的花儿竞相开放,旁边的道路和凉亭干净整洁。中国移动云南公司驻村工作队员尹硕介绍,村民们刚搬到安置点时,不太习惯新环境,对公共卫生的维护都没太多意识。为了让大家有个更宜居的家园,驻村工作队员与当地村干部一起努力,协调资源,精选苗圃,美化了小区环境。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员还主动到安置点,帮助大家清理垃圾、打扫卫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们的生活习惯改变了,小区的环境也变好了。 扶贫工作事无巨细,这只是中国移动云南公司驻村扶贫的一个片段。在我们视线可及或是不可及的地方,那些奔忙的身影,带着时代和公司赋予的使命,凭着一腔热血,将“走心”帮扶落到村民们的心中。 在保山市龙陵县象达镇勐蚌村,中国移动云南公司驻村工作队在全村排查走访时,发现有不达标的农户危房改造需要资金支持时,及时与帮扶单位联系协调。对于无劳力的家庭,驻村队员还主动为其购买建房装修物资,搬运送到农户家中,找好装修师傅,一条龙服务到家。该村有一家建档立卡贫困户确实很困难,住房顶没有天花板,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但该户又难以承担后续的装修材料采买和施工的费用。得知这一情况后,移动驻村工作队员与村委会干部组织起来,筹集资金买了木板、龙骨条、压缝条等建材,为其免费装上了天花板。看着崭新的天花板,户主难掩激动之情,拉着驻村工作队员的手,一个劲地说感谢。 在昭通市绥江县会仪镇,从黄坪村到莲花小学要走一段难行的山路,当地村民介绍:“娃娃上学要经过悬崖边,时有落石滚下,尤其是雨天,特别危险。所以,村里孩子上学都需要家长接送,一公里难行路段要花近一个小时。”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得知情况后,投入30多万元修建了一条长2.66公里的道路,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出行难题,也让儿童上学有了安全保障。“以前一个多小时才能通过的危险路段,现在仅需要15分钟左右便可安全通过,孩子们也可结伴上学,安心省力。”村民对中国移动云南公司的这一善举竖起了大拇指。 在丽江市宁蒗县西川乡石门坎村,中国移动云南分司驻村工作队员的热心付出给当地村民带来了许多温暖。村民胡李强说:“移动公司的挂钩联系人真的为我们老百姓做了很多实事,不单单为全村通了网络,在走访时,还特别关心我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遇到困难,我们也会第一时间想到请他们帮忙。” 同村的村民李山青接过话说:“从村里易地搬迁到宁蒗县城后,移动公司也一直没有忘记关心我们,前段时间,我想申请低保,不知道该怎么办,情急之下,我便给挂钩联系人打电话寻求帮助,在他的帮助下,终于办理完了申请。” 扶贫工作队是一粒小康的种子,他们走过的地方,精准扶贫就会开花发芽。“老百姓最需要什么,我们就帮助解决什么。”这是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扶贫的信条。秉承这样的信念 ,一批批驻村工作队员沉下身子、扎根基层,融入帮扶对象的生活中,用情用心解决他们最为关切的问题。心中有光,不怕路长。躬耕付出的汗水洒在村村寨寨,换来了扶贫工作的进阶,也收获着帮扶对象的笑颜,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天道酬勤,以心换心”。 网络进阶奠基信息扶贫 互联网无远弗届,作为与世界沟通的最为便捷的“桥梁”之一,无疑成为扶贫扶智的重要工具。然而,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今年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非网民规模为4.96亿人,其中,农村地区占比超过一半,达59.8%。随着不同地区、不同社群的人在拥有和获取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越来越明显,一条巨大的“数字鸿沟”就这样横亘在网民和非网民之间。数字鸿沟不仅代表着获取和使用互联网上存在的差距,同时也是信息、知识、能力的鸿沟,如果任由其不断扩张,势必会影响社会经济正常发展。“信息化手段既是扶贫手段,也是脱贫内容”。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发挥行业优势,深入推进网络扶贫。 农村网络覆盖纵深化 与城市相比,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是网络建设较为滞后的地带。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网络是基石。主动担当作为,把农村及偏远山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中国移动云南公司进一步提升网络覆盖率,实现全省贫困村4G网络和宽带90%的覆盖率,有效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自2015年启动首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至今,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已补点完成936个边疆地区网络基站建设,快速补齐农村网络短板,带动了全省通信网络覆盖水平的大幅跃升。3年来,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正加快落实省委、省政府“宽带乡村”“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等重点工作。值得关注的是,在2019年自然村4G网络覆盖情况摸排调查的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全省自然村4G覆盖率高达84%,全省16个州市所有行政村4G网络和宽带网络全覆盖,已提前完成工信部的网络扶贫任务。今年,随着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基站建设纵深化的推进,网络覆盖率进一步得到提升,截至目前,中国移动在全省4G基站已超过13万个,4G网络实现全省100%行政村和86%以上自然村连续覆盖。 在电信普遍服务建设项目的承建中,中国移动云南公司2019年共承建1724个4G站点,其中行政村试点1472个站点、边疆试点252个站点。截至目前,共交付铁塔配套1373个站点,交付进度73%,共开通966个站点,开通进度56%。2020年下半年,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将继续推进全省行政村和自然村的光纤到户网络覆盖,重点加强贫困村和30户以上的自然村建设力度,逐步解决农村用户的上网难问题。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农村网络覆盖纵深化的推进,中国移动的服务范围将得到进一步的延展,那些曾经的通信盲区将驶入信息化快车道,踏上数字生活新征程。 安置点通信服务及时跟进 云南的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4%,农村人口占比超过60%,在地形复杂的条件下,网络的建设困难重重、成本居高不下。不以事艰而不为,不因任重而退缩。加大资源投入力度,推进贫困地区4G、宽带覆盖,一场如火如荼的网络扶贫攻坚战拉开帷幕。 在迪庆州,针对无覆盖区域有序新建4G基站,并新建光缆40公里,实现迪庆州挂钩扶贫点4G信号的全覆盖及宽带覆盖。 在怒江州规模化建设的安置点,中国移动怒江分公司表示,所有安置点都要实现4G网络、宽带网络全覆盖,当地安置点的量又比较大,网络建设时间非常紧,为配合扶贫搬迁的节奏,只能快马加鞭、不断刷新建设速度。 以2019年为例,当时,怒江州新建了很多易地扶贫安置点,这些新增的安置点区域网络存在弱覆盖、高负荷等问题。为响应政府信息扶贫号召,唯有启动了紧急项目立项流程。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怒江分公司于2019年12月13日申请批复第一批应急项目,仅两个基站就需投资近百万元。而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怒江分公司最后得到批复的总应急项目投资只有103万元,在第一批项目批复后,已无剩余资金用于后续其他投资安置点项目建设。为快速解决弱覆盖问题,中国移动云南公司给怒江分公司追加了500万元的投资经费,专门用于解决易地扶贫安置点弱覆盖问题。 怒江安置点的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是非常高的,从商业逻辑的角度来说,在这些站点跟进网络覆盖几乎是一笔“赔本的买卖”。然而,对于扶贫大计和民生改善而言,信息化的建设又是必要的。中国移动将资源向这些地方倾斜,尽己所能做到“易地扶贫搬迁到哪里,信息服务就通达哪里”。在怒江,仅2019年第一批和第二批安置点4G网络建设,中国移动就投资了近1300万元。 按照常规工作程序,网络建设都是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做规划,安置点的网络覆盖要和政府安置节奏一致,带来了时间差问题。如果不启动紧急项目立项流程,一个站点从规划到建成至少要一年时间,很显然是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为此,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启动了在公司发展历程中较为罕见的紧急项目流程这一非常之策,从立项到建成仅用了3个月时间。 新居新气象,有了网络配套,迁入的住户们能享受到更便捷的信息服务,精神生活也更加丰富了。从福贡县架科底乡达大科村搬来福贡县安置点的迪言夺坦言:“以前村里信号不好,和外界沟通不方便。新家接通了移动的网络后,看电视,刷抖音等都很顺畅了。通过互联网,自己还能获取务工资讯、学习技能知识。” 结语 大道至简,实干兴邦。长期以来,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扶贫工作要求,自加砝码、积极作为、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其挂钩的132个贫困村中已有121个脱贫出列,剩余11个贫困村也将于2020年底前陆续验收脱贫出列。 从创新“三支队伍”机制到提升“转走访”效能,从信息技术助力扶贫工作管控到推进网络扶贫致远……一条立足实际、因地施策、发挥所长的脱贫攻坚路子在实践中渐成为体系,中国移动云南公司仍将全力以赴,持续推进帮扶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添翼乡村振兴贡献“移动力量”。 网络建设 2019年,行政村4G网络和宽带网络100% 自然村4G覆盖率84% 脱贫攻坚 2019年,派出驻村工作队员168人 选派帮扶人员2000多人次 关注民生 截至2020年7月,226.07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专属扶贫资费优惠 让利金额6.8亿多元 发放4G致富机42万台 基站建设 2015年启动首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至今 936个边疆地区 网络基站建设补点完成 易地扶贫搬迁 截至2020年6月,全省2898个异地扶贫搬迁点 完成宽带覆盖1819个,覆盖率达62.77% 完成4G覆盖2335个,覆盖率达8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