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党晓培 通讯员 冯天娇)到2023年前,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所,增加城区公办学位4521个;“一村一幼”全覆盖;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5所,增加中心城区中小学学位11736个;3年时间实现一级高中数占比、高考尖优生数占比、一本率全省领先……玉溪市近日出台《玉溪市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紧扣当前全市基础教育发展中最突出的学前教育上公办园难、义务教育上中心城区学校难、普通高中上市直高中难“三难”问题,突出问题导向,从方向、目标任务、方法路径、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了13条改革措施。 这13条措施包括: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大力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激发办学活力和积极性、严格督导考核与督查。 《措施》提出,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重点从加快布局调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有效增加中心城区学位供给,整合资金保障“一村一幼”全覆盖和良性运行,开展教育质量监测等方面,推进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措施》提出,将组建玉溪市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建立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机制。运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等系统,全面升级“玉溪教育云平台”,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实施“5123XE”教师培养工程,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建立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机制,深入开展“跟岗研修”和“返岗实践”。推进校长职级制和“县管校聘”改革。鼓励市内优质学校通过创办分校、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打造具有规模优势、品牌效应的跨区域、跨类别、跨学段教育集团,办优家门口的学校。引进市外优质办学机构,加快基础教育集团化建设,健全多样化办学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2021年内,各县(市、区)至少引进1所市内外优质品牌学校。 《措施》还提出,支持优质名校合作办学,有偿输出品牌、管理、校长、教师等教育资源,鼓励非义务教育学校发挥办学优势,合法合规增加非税收入,非税收入按“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统筹30%后全额返还教育,重点用于教师绩效增量。同时,健全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机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内部考核方案和分配办法,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合理拉开绩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