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党晓培 通讯员 胡苏铭) 近年来,通海县纪委监委以制度为抓手,通过建立完善《村组干部权力清单三十八条》,更新健全《通海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明确村务监督重点,步骤措施,为村务监督委员会指明方向。同时,分批次让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到对村巡察工作中,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以监督质效助推乡村振兴。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曾是通海县芭蕉村村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芭蕉村投入资金150余万元,有序推进许平路等进村道路改扩建,扩宽有效路面9公里。投入资金52万元完成芭蕉一、五组人畜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有效解决443人饮水安全问题。“3年来,芭蕉村总共实施工程17件,涉及资金811.3164万元,至今未发现一起‘微腐败’问题,这与芭蕉村村务监督委员会细致的工作密不可分。”里山乡纪委书记飞冬丽对芭蕉村务监督委员认真履行监督职能,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表示肯定。 为打造“民心”工程、“廉洁”工程,小到一分钱,大到工程标准,芭蕉村村务监督委员会都无一遗漏地履行了监督职能。同时,为打通群众诉求“快车道”,增强群众获得感,芭蕉村务监督委员会因地制宜,考虑山区组距离远,监督“鞭长莫及”的问题,探索创立了“划片驻点监督”机制,把6个村民小组划分为3个监督片区,3名村务监督委员每人负责一个片区履行监督职责,确保监督及时、不留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