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点 本报讯(记者 蒋贵友 通讯员 邓成斌)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村级组织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和保障。近年来,富源县在拓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上下功夫,选准路子、开好方子,建立健全领导、增收、分配三项机制,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创收增益。 健全四级领导机制“选路子”。发挥县乡村组四级党组织、经济合作组织等作用,有组织、有规模,多渠道整合、多元化发展。充分整合发改、国土、住建、交通、农业、财政等部门资源,梳理出25条发展集体经济项目政策,发挥县级扶贫开发公司作用,整合资金2亿余元,布局生猪养殖和软籽石榴种植两大品牌产业,确保所有村集体经济达4万元以上。坚持一镇一产业,因地制宜引导发展辣椒、魔芋、黄桃、山药等订单农业。其中,后所、墨红等乡镇发展辣椒种植2.5万亩,富村镇、十八连山镇、老厂镇等乡镇发展山药、魔芋种植1.6万亩。 富源县还结合土地分散、山高坡陡、地形破碎的特点,探索出6类发展模式。异地置业,实行抱团发展。整合22个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的产业扶持资金1050万元,采取异地置业的方式在中安街道寨子口发展连片种植魔芋,实现2019年、2020年22个村(社区)的集体经济均达5万元;以强带弱,建立产业联盟。墨红镇加克村与云南省满地金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在实现自身集体经济创收的基础上,与周边村建立产业联盟,连片发展辣椒种植产业,拓展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自主发展、壮大本地产业。富村镇积极整合软籽石榴种植项目,在新厂村进行集中种植,自主管理经营,形成聚集效应,与全镇21个村(社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贫困群众分红;租赁开发,盘活固定资产。中安街道东门社区、胜境街道外山口社区盘活临街商铺门面,实现社区及居民小组集体经济均得到发展;推动入股合作,实现“三资”“三变”。竹园镇流转土地300亩种植中药材,按每亩每年100元收益,创收集体经济3万元;挖掘红色资源,推动服务创收。墨红镇普冲村依托富源县第一个党支部优势,改造村级活动场所建成普冲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该县在集体经济收入分配使用上下功夫,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坚持“集体经济使用群众说了算”的原则,明确村集体经济收益在3万元以上的村(社区),收益超出3万元部分按公益金不低于40%、风险防控积累金不低于30%、村(社区)干部创收奖励金不高于30%的标准进行分配。积极开展“星级户”“达标组”“红旗村”创评,并从2019年起,对确定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按照每个村50万元的标准扶持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创收后由乡镇(街道)进行严格考核,将分配情况与整顿效果结合起来,压实整顿工作责任,提高综合整顿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