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郁伍林创办了老姆登村第一家客栈。当时的他,认为做客栈就是为游客提供食宿,对于什么是“旅游产业”完全没有概念。经过20年摸爬滚打,郁伍林渐渐明白了旅游不仅仅是给游客提供“吃”“住”那么简单。 “我开始逐渐摸索和尝试如何开发出游客喜欢的旅游产品和线路,而且知道了什么是经营管理,知道了如何带领我们村广大农户一起通过旅游致富。”说起旅游,郁伍林的话匣子就很难收住了。他举例说,茶叶是老姆登村普遍种植的经济作物,因为村里的独特水土和纯天然种植,老姆登村的茶叶深受外来游客喜爱,但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和农户的分散经营,常常是“好酒也怕巷子深”。 后来,在游客的帮助下,郁伍林联合村里十几户农户成立了茶叶合作社,进行精细化加工和品牌化运作,村民们从村民摇身变成了股东。前些年,他们和外地投资者共同创立了茶叶品牌“云怒”,成为远近驰名的怒江特色旅游产品,许多贫困户也从中得到了实惠。 “搞旅游要讲特色、创精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注意对文化内涵的发掘,要用文化提升旅游品位。”在接待外来游客时郁伍林发现,他们对怒族的传统服饰、达比亚乐器及怒族美食等充满了好奇,甚至成为他们来怒江旅游一定要亲身体验的活动。这让郁伍林看到把“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潜力。 “我认为‘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国家安定团结和老百姓衣食无忧、生活水平蒸蒸日上,还应该包括乡村的文化振兴。”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除了搞好旅游,郁伍林的另一半精力投入了怒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 如今,郁伍林正潜心研究如何把怒族“非遗”文化融入自己的客栈、旅游线路和产品等中去。“‘非遗’传承必将在下一阶段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区域整体脱贫过程中大放光彩、大有可为。”郁伍林说。 本报记者 张潇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