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日前,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致9人死亡的新闻上了热搜,诱发这场悲剧的,不是之前所报道的黄曲霉素,而是米酵菌酸。 记者从省疾控中心了解到,2014年7月,我省文山也发生过一起20人中毒(其中6人死亡)事件,中毒食物为汤圆(吊浆粑),对剩余吊浆粑(干粉)、生汤圆和熟汤圆以及制作剩余的吊浆粑等4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4份样品均检出米酵菌酸。 夏秋季节制作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在外界环境分布广泛,食品在粉碎、浸泡、加工、贮存等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该细菌的污染,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加之储存条件不佳,椰毒假单胞菌在食物中大量生长繁殖,食用后极易发生中毒。米酵菌酸耐热,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病死率高达40%至100%。 近几年发生的中毒事件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制作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制作的汤圆、吊浆粑、河粉、变质鲜银耳、泡发时间过长的木耳等食品为主。我省多以糯米、糯玉米自制的吊浆粑为主。这些食品的制作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 预防米酵菌酸中毒,省疾控中心提醒,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酸汤子、吊浆粑等发酵米面食品,发霉食品及时处理掉,绝不可冲洗或去除霉变部分后继续使用;选购正规产品,购买新鲜的、生产日期近的食材;选购湿米粉、银耳、木耳等食品时要选有生产许可的正规产品,并注意产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储存条件。食品贮藏时,选择低温、干燥、通风的环境储存食物,避免阳光直射和发霉,一旦发现食物变质,万不可为了节约而强行食用;购买食物时尽量选择小包装,不囤积食物;泡发木耳、银耳的时间不宜过长,不能过夜,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 如果出现了疑似米酵菌酸中毒的情况,应立即催吐并尽快到医院救治。凡与患者吃过同种食物的人,不论是否发病,一律送往医院观察、治疗。 本报记者 陈鑫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