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11月04日 星期三
第07版:理论纵横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11月04日 星期三
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  王立胜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真正发挥作用,由少数人的哲学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就需要做好大众化工作,“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尤其是从事哲学教学、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面临的重大课题和重要任务。

    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人才队伍建设。一要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夯实理论功底。着力系统掌握理论,多思多想、学深悟透,而且应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一起学习,从源头上系统、准确地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内在的、本质的、有机的联系,提高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世界、研究问题的看家本领。二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普及本领。除了坚持运用好行之有效的传统宣传普及方法,还要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和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媒体传播手段,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三要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宣传工作者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深刻认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这项重要工作,创造性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内容体系。一要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转变为生动的哲学道理,“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普通大众的理论素养有限,要化理论为道理,关键是讲好那些与大众息息相关、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朴素道理和生活常识。二要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转化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把哲学原理变成行动指南。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过程中,要注重方法论的宣传,把诸如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思维方法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转化为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具体方法,并引导大众将其运用和落实到实践活动中去,使之成为人民大众可以灵活运用的现实方法。三要关怀大众的生产生活,契合大众的现实需求。只有让大众真切感受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在反映他们自己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和解决他们现实的困惑,是他们自己的理论,才能说服大众,掌握大众。

    重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话语转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形态、政治形态和大众形态分别对应着三种话语体系,即学术话语、政治话语和大众话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让人民大众掌握理论,就必须进行话语转换,把学术话语、政治话语转换为大众话语,创设与大众日常思维方式和解读心理相一致的话语体系,建构面向大众现实生活,符合大众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的通俗化、生活化的语言表述系统。要用大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话语进行理论阐释,把深刻的哲理讲浅显、讲明白,把复杂的理论体系说简明、说晓畅。要把理论变成家常话,让大众听得进去、听得明白,避免使用抽象化、说教式、专业性、学术性的语言表达。

    运用多种方式和途径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媒体传播手段,借助互联网时代的各种网络平台和移动客户端,开展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传播。随着我国网络化建设的有效展开,网络普及率逐年上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今年3月份,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人,互联网整体普及率达到64.5%。对数量如此庞大的网民群体进行理论普及,就需要多样化的网络平台进行传播推送。二要继续发挥传统媒体传播经验足、覆盖面广的优势。传统媒体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其传播方式强调由点到面,不进行受众细分,全部以统一的形式发送统一的内容。传统媒体经过了积年累月的漫长发展期,积攒了大量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全范围覆盖的局面,要继续发挥、充分挖掘传统媒体的传播优势。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