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欧阳英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腾冲市和顺古镇深处的艾思奇纪念馆,了解艾思奇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宣传、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国化的事迹。他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因此,我们要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这是艾思奇同志给我们的启示。 艾思奇同志的《大众哲学》,在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过程中,促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土化发展。因此,《大众哲学》既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本土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当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艾思奇同志所处的时代有所不同,为此,人们应当注重结合当代中国的发展实际,运用艾思奇同志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思路,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发展不断推向深入。 毛泽东同志曾为艾思奇同志题字:“学者、战士、真诚的人”。这三点既是艾思奇同志个人优秀品格的写照,也为我们后学者做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标准。 要想做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工作,首先要成为一位“学者”,打下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浩瀚的知识宝藏,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因此,要想做好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工作,就必须努力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成为一位有着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略知皮毛或一知半解,必然难以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工作。 其次,要拥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宣传者的“战士”精神。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过程,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积极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思想认识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用“战士”的精神,敢于和善于攻坚克难,让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深入人心。毛泽东同志曾深刻地指出:“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这句话形象地表明了行动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深入地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必须有积极行动起来的“战士”精神。只有具有积极行动起来的“战士”精神,才能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作为重要任务来完成,才能深入地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众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过程中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而不是做一些流于形式的形式主义或官僚主义之类花拳绣腿式的“大众化”。 第三,在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过程中,需要像艾思奇同志那样做一个“真诚的人”,也就是说,需要以真诚的态度,让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打动人心,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相信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思想认识,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过程中,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广大人民群众容易理解与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精神实质。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过程中,“真诚的态度”一方面表现为使用的语言要真正做到“通俗易懂”,迫切希望马克思主义哲学打动人心;另一方面就是表现为真心盼望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人们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艾思奇同志的《大众哲学》正因为做到了这两点,因而无论是其人还是其书,都体现了真诚的态度,所以毛泽东同志用“真诚的人”来高度评价艾思奇同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