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在基层 明亮的路灯、平坦的道路、洁净的荷塘、满眼的绿色、跳着广场舞的居民、篮球场上运动的孩子、凉亭中拉着家常的老人……华灯初上,楚雄市鹿城镇万家坝社区栗子园居民小组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 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却是一个出了名“脏乱差”社区,整个村子路面坑洼、荷塘熏臭、残墙断壁、乱象丛生。该村居民虽多次向上反映,终因种种原因而得不到解决。 栗子园居民小组的这一问题,因为李家荣等3名楚雄市政协委员的一次调研,开始进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视野。调研中,李家荣等摸清情况后,向市政协进行了汇报。市政协当即组织鹿城镇万家坝社区协商议事会成员再次深入栗子园小组开展调研,指导万家坝社区协商议事会议将栗子园居民小组人居环境提升作为议题开展协商。 通过召开7场协商会和16次现场协商达成广泛共识后,协商议事会梳理确定了利用村内17亩闲置空地新建停车场发展集体经济,改造200多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动室,新建1000平方米的水体景观、休闲娱乐小广场和篮球场,新建3个公厕,实施村内道路及绿化、美化、亮化等一批项目建设清单,并筹措180多万元资金实施项目建设。与此同时,指导村小组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建立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以及村庄环境卫生、公厕保洁等制度,引导居民走上了共建共治共享发展成果的幸福路。 栗子园居民小组旧貌换新颜的事例,是楚雄市政协着力推动政协履职向基层延伸、政协协商向基层拓展,实现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把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参与基层治理的效能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楚雄市政协在全市建成了21个委员服务联络处,将240名市政协委员按照工作和居住地分布划入相应的联络处。结合“协商在基层”工作,依托委员服务联络处在乡镇、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和村(居)民小组(小区)搭建常态化协商议事平台,设立协商议事室,建立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新阵地,稳步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搭起了委员基层履职平台。2017年以来,在这些履职平台上,楚雄市政协和联络处共协调争取各类资金1150余万元,实施了彝绣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提升人居环境、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和共创“依法文明诚信”经商示范街、文明小区、“三村合创”等项目51个,提升了基层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群众由“张嘴发牢骚”向“理性求共识”转变,基层治理由“干部说了算”向“大家商量办”转变,走出了一条以基层协商民主服务人民群众、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本报通讯员 凡瑞 杨松强 管青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