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百名好支书 走进大关县玉碗镇石灰村,只见一栋栋青瓦白墙灰线条的特色民居错落有致,一条条干净整洁的硬化路通往各家各户,而不远处的山坡上则成了村民的“花果山”“聚宝盆”。 “从以前的吃不饱、穿不暖,到现在的吃不完、穿不尽,这多亏了王支书领着大家修公路、发展致富产业。”村子的喜人变化让村民高永华十分感慨。 王支书名叫王荣,是石灰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2010年,王荣下岗后自主创业成为致富带头人,根据组织安排,她到玉碗镇最偏远的火地村任党总支副书记。2013年她被选举为石灰村党总支副书记,2016年高票当选为石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把村里的事当做家里的事,把村民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多年来,王荣始终牢记担当为民初心,始终把群众的利益装在心里,通过抓党建、强班子、带队伍提升党支部战斗力,带领村民建家园、兴产业、奔富路,用责任和担当赢得了全村群众的支持和信赖。 针对石灰村党员老龄化、流动党员多、党支部战斗力不强等问题,王荣按照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要求,将全村12个党支部撤并为8个,并发展培养3名优秀“90后”党员充实村级班子队伍。同时,把脱贫攻坚惠民政策落实、涉及民生保障的重要事项决策权交给支部。去年,石灰村党总支成功申报为市级示范党支部。 为改变村里的贫困面貌,王荣从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着手,带领群众修路建房、拉电引水,累计改扩建村组公路22.5公里,实施饮水提质增效工程9.5公里,为石灰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增强产业发展支撑,王荣带领群众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产业,规划建成了200亩蔬菜、470亩珍珠李、1345亩筇竹、1500亩草山和3万头规模生猪代养场、1000头规模乌撒牧业黄牛养殖场。“四片区两基地”产业布局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让“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支撑、人人有收入”的目标成为现实。 为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乡风文明,王荣和党员干部带头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逢“五”大扫除等制度,常态化开展“好婆婆”“好儿媳”等表彰奖励活动,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孝老爱亲等关心关爱主题活动。 2016年石灰村顺利脱贫出列,彻底甩掉了“穷帽子”。王荣表示,下一步将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努力让乡亲们的好日子更加美好。 本报记者 沈迅 蔡侯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