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云 近日,“老人冒雨用现金交医保被拒”和“94岁老人被抱起做人脸识别”等事件,让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再度引发热议。大家表示,科技、移动支付发展太快,但技术再智能,也要回归服务本质。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进入数字时代,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尽享便利,然而,对很多老人来说却视之畏途。记者调查发现,在智能手机面前,老年人有“三怕”:一怕屏幕字小看不清;二怕验证码出错;三怕网上骗子多。 令人欣喜的是,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务院的重视。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就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作出部署。 从服务本身来说,并不是说有了手机才能给人提供服务。回归到服务的本质上,一方面,老年人可以去学习怎样适应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但更主要的还是智能化技术怎么去服务老年人。从另一个角度看,面对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其需求背后是巨大的蓝海。如何抓住商机,为老年人“量身定做”公共服务,实现服务精准化,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才是政府部门和技术研发企业下功夫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