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12月11日 星期五
第05版:绿色普洱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12月11日 星期五
创文,让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市民齐动手搞卫生


文明遵守交通规则

    本报记者 刘宣彤 沈浩 李汉勇 文/图

    新家园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六年以来,普洱市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努力自有收获。在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综合成绩排名中,普洱市位居全省第一、中国沿边地级城市第一、中国西南地区第二、全国第十六名;思茅区南夺村、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新云盘村、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老达保村、西盟佤族自治县永俄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千岗村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农村信用社、普洱市纪委监委、普洱市图书馆、澜沧县佛房社区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思茅四小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普洱市委宣传部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文明之魂

    普洱市积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纳入党委(党组)学习中心组重点内容,广泛开展学习活动7500余场次,引导干部群众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普洱市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创建全过程,把成风化人、培育风尚作为创文的根和魂。为培养基层群众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普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普洱市文明办、思茅区文化和旅游局、思茅区文化馆共同组织开展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思茅区城区15社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广大群众带去书法美术培训、戏曲表演、传统文化宣讲、摄影展及非遗展,让群众近距离感受到文化魅力。

    据统计,自创文以来,普洱市共广泛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8000余场次,积极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校园、进社区,形成全覆盖。

    大力弘扬新时代文明之风,塑文明之形

    普洱市大力弘扬时代新风,着力培育时代新人,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道德模范等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推选出各级各类道德模范100余名,涌现出“八一”勋章获得者印春荣、时代楷模朱有勇、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董学书、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许多等一批全国、全省先进典型,11人上榜“中国好人榜”。

    普洱市将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做到不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全市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今年以来,思茅区已组织开展景区垃圾清扫40余次,清扫垃圾48吨;组织安装垃圾桶14个,方便游客投放垃圾,保证景区内白色垃圾不落地。目前,思茅区主城区164座市政、旅游公厕已完成升级改造,全面达到“三无三有”标准。此外,全市13个农贸市场基本达标,洗手设施完工72座,农贸市场公厕管理达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标准24个。

    普洱市积极倡导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摒弃乱吐、乱扔等不文明行为,在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文化娱乐场所等入口或醒目位置张贴定期消毒等标语。利用微信公众号、广播、电视等平台开展宣传,倡导“社交距离、勤于洗手、分餐公筷、革除陋习、科学建设、控烟限酒”6条健康文明生活新风尚。

    大力提升城市品位,筑文明之基

    普洱市通过开展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大力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文化品位,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改造绿化面积20余万平方米,改造公交站台180座等;改造和拓宽旅游环线,打通城市微循环,交通拥堵得到有效缓解;强力整治“城市病”现象,并对226个小区存在的“脏乱差”现象进行全面治理,对204个老旧小区进行提升改造,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营造了和谐宜居的城乡人居环境。

    普洱市通过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创新文化服务模式,积极推进“阅读之城”创建,全力打造“文化普洱”,让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形成了人人爱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实现了以文化人、以文润城的目标,城市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品位持续提升。

    为筑牢文明城市之基,普洱市正在打造“全国志愿之城”。目前,普洱市共组建志愿服务队伍3000余支,招募志愿者20多万人,注册志愿者占建成区常住人口22%。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440个,每年参加服务志愿者10万余人次,志愿服务小时数2018年200万余小时,2019年500万小时,2020年达800万小时。“我们的目标是:志愿者无处不在、志愿服务无处不有。我们亦期待,大街小巷遍地的志愿服务使普洱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温暖、有温情的城市。”普洱市委宣传部部长王鸿彬说。

    坚持创建为民惠民利民,固文明之本

    普洱市积极建立“上下联动、全城动员、全民参与、共享共建”的创建工作格局,将文明城市创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一把手”工程,做到创建工作有专班、有计划、有方案、有投入等“8个有”,构建了党委领导、文明委统筹,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建工作大格局,汇聚起全民创建的团结力量。

    普洱市秉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利民”理念,将“人民满意”作为创建工作的最高指标和最终追求,让广大人民群众为生活在这座城市而自豪。荣誉背后,难忘付出。六年的执着创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普洱的每个角落都流淌着文明的旋律,文明之花处处绽放。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昔日脏乱破旧的背街小巷变得整洁通畅;交通拥堵得到整治,出行变得井然有序;市民感受到了礼让斑马线的感动、最多跑一次阳光服务窗口的温馨等等。

    路上行人彬彬有礼、市场环境有效整治、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社会环境更加安全稳定,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民生。通过文明城市的创建,市民们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铸文明之魂、塑文明之形、筑文明之基、固文明之本。普洱市着力打造“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先后荣获了“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荣誉称号,蝉联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品牌荣誉,成功塑造了绿色、文明、和谐的城市品牌。此次全国文明城市的成功创建,又为普洱市增添了一块新的金字招牌。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中,普洱市将继续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持续巩固创文成果,擦亮城市招牌、打响城市品牌。

    暖心镜头 感动全城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始于点滴积累,成于万众一心。自创文以来,在普洱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创建文明城市的宗旨,感动着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每个人。

    车主礼让斑马线

    “老外”穿上红马甲

    2017年8月17日15时6分,司机余俊颉驾驶车辆行经思茅区第二小学人行道时,看到一名大人领着孩子准备过马路,就习惯性停车礼让。正在过马路的小朋友查欣辰看到车辆停车让行,在即将通过斑马线时转身向司机鞠躬表达谢意。“老师和爸爸妈妈都教育我要有礼貌。开车的人那么有礼貌地让我们,我不能就这样走过去了,我就给他鞠了躬。”查欣辰说。

    该视频经各大网络媒体转载报道,阅读量累计近亿次,引发全国网友盛赞。

    2017年9月,一名外国人出现在普洱中心城区的街头,当起了志愿者。“我来中国工作有10年了,但近5年来基本都在云南。云南是我最喜欢的旅游地。”田甫来自意大利,是欧洲著名的旅游专家,云南国际旅游目的地规划与管理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田甫到普洱旅游时,被市民的创文热情所感染,积极参与到创文工作中。他套起袖套、戴起帽子、穿上红马甲,捡拾烟头、清扫垃圾。“说实话,普洱比很多欧洲城市都更干净整洁,市民非常有礼貌,我为普洱感到骄傲。”

    女交警“公主抱”暖心

    市民见义勇为救人

    2018年3月18日17时,普洱市公安局思茅分局交警大队女子中队的吴静、程辰在普洱大道与茶城大道路口执勤时,一名女子驾驶电动车因操作不当不慎摔倒,女交警发现后立刻跑向受伤女子,将其一把抱起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并拨打120前来救助。

    普洱市女交警“公主抱”抱起受伤女子的暖心事迹,登上了5月20日央视《新闻联播》栏目,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为人民护航平安”的良好公安交警形象。

    2019年3月18日11时14分,云南金孔雀集团普洱运输分公司一辆由思茅开往勐腊的客车在小磨高速公路行驶,驾驶员杨师傅突然伸直双手,头使劲往后靠,面部表情十分痛苦,而后双手离开方向盘,身体开始抽搐,车辆瞬间失去控制。危急时刻,普洱小伙王金星立即解开安全带,迅速跑到驾驶室,左手稳住方向盘,右手抓住旁边的扶手保持身体平衡,同时采取制动措施。11时14分40秒,客车平稳地停了下来,全车乘客安然无恙。

    2019年4月12日12时37分许,在普洱市思茅区世纪广场内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名2岁的孩子从民礼巷路口跑过,一辆小轿车右转进入巷子路口。由于小朋友太矮加之正好处于驾驶人视线盲区,双方发生碰撞后,小孩子就被卷入了车底,驾驶人立即将车停下。

    监控显示,听到小孩哭声后,在附近餐馆用餐的群众以及路人也同时赶来帮忙。在轿车旁边,大家合力把车抬起,救出了被困在车底的孩子,22秒的时间成功把人救出。

    2020年5月16日,普洱市思茅区一临街商铺突然发生火情,几位保安找来水管救火,路过的市民纷纷伸出援手,一个接一个帮忙托举水管救火。

    目击者杨女士说:“看到有那么多人自发地帮忙抬水管,心里还是非常感动的。后面还来了一些初、高中生帮忙,这就是群众的力量。我生活在思茅这样一个有爱的城市,感到非常地幸福。”随后,迅速赶来的消防救援人员控制住了火势。

    中医院医生“妙手回春”

    干群齐心紧急救援生病老人

    近日,一位正在融创普洱国际健康城参观的孕妇突然晕厥倒地,家属及现场市民手足无措,情况危急。这时,同在融创普洱国际健康城参观的普洱市中医医院针推科主任医师许晓斌迅速开展施救。考虑到患者为孕妇,不宜实行心肺复苏术,许晓斌决定使用中医手法施救,他指导女子家属将患者放平并掐住其人中,自己则不断按压患者的内关穴。

    经过约5分钟的救助,晕厥女子逐渐恢复意识,面部、双手也恢复血色,晕厥的孕妇成功获救。目睹全过程的市民纷纷为许晓斌鼓掌点赞。

    一日,景东彝族自治县文龙镇会良河村蚂蚱地小组村民伍某某,忽然呕吐晕倒,不省人事。老人67岁且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情况紧急,家人立马拨打了120。

    得知情况后,村干部和驻村队员及附近的村民积极协助送医。但是连日来强降雨导致会良河水位上涨,通往村里的道路被洪水淹没,且水位越涨越高,120车辆无法入村施救。村干部和驻村队员决定另外开辟一条救援通道,通过横跨河流的铁索桥,用担架把老人送到对面公路正在等待的120救护车上。由于救援及时,老人在医生的施救中慢慢睁开眼睛,逐渐恢复意识。

    一桩桩、一件件,这些温暖人心的行为不胜枚举,一点一滴将普洱汇聚成一座暖心之城、感动之城。这些发生在街头巷尾令人感动的瞬间,已经成为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暖色调”。普洱人用行动展示着对这座城市的热爱,用行动诠释了创文成绩由每一位市民共同努力、携手创造。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