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对张老师说,你工作起来没有周末,每天还工作10多个小时,可女高其他老师上有老下有小,不能用你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华坪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吴太华几年前向张桂梅老师提出这个建议时,张桂梅却笑着回答说,不是我要求老师这样做的,是老师们自己签字要求这样做的。假期里只要有孩子们申请补课,老师们都会积极响应,许多老师每个寒暑假只休息5天,义务给学生补课,从来没收过补课费。 这个回答让吴太华有些不敢相信,可当他多次到华坪女高学习调研后,他深深地被张桂梅和老师们感动了。 1989年出生的华坪姑娘韦堂芸,2012年大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华坪女高任教。她结婚那年,刚好担任着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学校考虑到她婚后要小孩,建议她暂时调整工作,韦堂芸婉言拒绝了。 “每天早上5点半,张老师就拿着喇叭喊孩子们起床,无论刮风下雨,生病与否,从未间断。她一个生病的老人家都能这样做,那我更应该竭尽全力帮助孩子们走出大山,成就梦想。”韦堂芸说。 随后,韦堂芸顶着压力给丈夫、婆家人做思想工作,推迟了要孩子的打算,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最终通过努力,她所带的班级在连续两年的高考中获得了全县第一的好成绩。 由于常年加班,华坪女高老师张晓峰在家里的时间不多,4岁多的孩子大多时间是在爷爷、奶奶、妈妈的陪伴下长大。有一次,张晓峰起身到客厅门外拿扫帚,坐在沙发上玩的孩子扬起幼嫩的小手和张晓峰告别:“爸爸上班了,再见。” 当时,张晓峰的眼眶马上就红了,心中的愧疚翻江倒海地涌了上来,他决定要多花时间陪孩子,可当学校需要他时,他又头也不回地赶到女高。 有人对张晓峰说:“你专管别人家姑娘的,不管自家姑娘,这样值得吗?” 张晓峰却说:“愧对家人的心思时时纠缠着我,但一想到张老师为了改变贫困女孩的命运,年迈多病却依旧为孩子奔波着,我就觉得自己这点牺牲微不足道。” 张晓峰告诉记者,他在女高12年时间里,张桂梅校长从来没有召开过一次家长会,因为心疼大山里孩子家长出远门不容易,她常常是利用寒暑假,带着同事翻山越岭到学生家中家访。 家访的山路无论多么艰险,张桂梅从未退缩。车子到不了便步行,步行走不稳,爬也要爬到学生家中。每次家访回来,她都会重病一次。张晓峰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到永胜一户同学家中家访,由于路途遥远,休息的时间很少。当时,张桂梅一直咳嗽,并感觉胸口疼痛,后来还开始发烧,连行走都困难。大家几次劝她回去休息看病,可张桂梅一想到孩子们下学期就要参加高考,便咬牙坚持完成了家访,后来回到女高去检查身体时才发现,由于路途颠簸加上骨质疏松,她的两根肋骨被颠断了。 多年来,张桂梅始终坚守云岭深处的贫困地区,以实际行动引领女高老师无私奉献,用大爱筑起师德丰碑,诠释了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仰和崇高境界。 吴太华说:“近几年,每年都会有全国各地的高校毕业生自愿选择到女高任教,好多都是慕张老师之名而来,他们说这个时代需要更多像张桂梅老师这样的好老师。” 本报记者 和茜 何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