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飞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得到广泛应用,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数字化、智能化。扫码支付、手机软件打车、网络购物、手机挂号……在科技进步为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不少老年人也因跟不上“数字化”发展步伐而处境尴尬。扫不出健康码被“轰”下公交车、行动不便得让家人抱着做人脸识别……在智能化生活中,老年人的“堵心”遭遇频频引发社会公众广泛关注。 面对不断加速的数字科技和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如何让老年群体生活得自在惬意,成为社会治理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比较务实的做法,应该是坚持线上服务与线下渠道相结合,在鼓励老年人积极拥抱数字生活的同时,兼顾部分老年人对传统线下服务的需求,保留“非数字化”的传统服务选项。 令人鼓舞的是,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提出了20条举措要求,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贴心的便利化服务。在这方面,上海做出了积极探索。据报道,上海市政府联合上汽集团推出上海市出租车统一平台——“申程出行”,增设了线上线下一键叫车功能。在线上,乘客只需按一个按钮,就可以发出用车需求;在线下,乘客只要在出租车候车站按下“呼叫”键,平台上的巡游出租车就会迅速开过来接乘客,极大地方便了老年人搭车。诸如此类的暖心之举,应该大力提倡,推动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更加普遍,传统服务方式更加完善。 除了政府发力之外,社区和家庭也应积极行动起来,多一些关心、关爱,帮助老年人对智能化应用的操作能力,积极融入智慧社会,乐享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