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记者 陈芳 彭韵佳) 我国首次多中心大样本子宫颈癌筛查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10日在京发布。研究成果表明,在城市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服务能力条件下,采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作为宫颈癌初筛技术,具有较好的筛查效果与成本效益,为我国最终消除宫颈癌提供了科学证据。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乔友林介绍,基于国家“两癌”筛查项目点,该研究项目共纳入60732名女性,随机分组采用高危型HPV检测、细胞学或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仅农村地区)筛查方法,进行首次基线筛查和24个月后随访筛查。 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服务能力条件下,以高危型HPV检测为基础的宫颈癌筛查是有效方法,优于传统的细胞学和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筛查技术。卫生经济学评估结果显示,在农村地区每3至5年进行低成本高危型HPV检测,在城市地区每5年进行高危型HPV检测,是投入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