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1年01月14日 星期四
第05版:保山特刊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1年01月14日 星期四
闯字当头 干字为要 实字托底
——保山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保山东绕城高速公路 (供图)


丰收喜悦(供图)

    本报记者 杨艳鹏

    经济

    生产总值由551.9亿元增加至1028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由501.8亿元增加至1035亿元

    突破“双千亿元”大关

    脱贫

    全市9.4万户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

    民生

    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3638元和7626元增加至36765元和13440元

    机场

    旅客吞吐量预计达930万人次居全省第4位 累计开通省内外航线43条

    改革

    实施了9个领域337项改革

    乘春风而生,踏高歌而行。这5年,保山活力澎湃,精彩无限——

    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嘹亮,抢抓机遇、全面布局,激发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用奋斗托起使命,用实干托起梦想,在时代发展浪潮中书写高质量跨越发展的“保山答卷”;

    全市上下坚持闯字当头、干字为要、实字托底,持之以恒在政治站位上对标、在思想观念上破冰、在正风肃纪上发力、在狠抓落实上担当、在脱贫攻坚上奋战、在跨越发展上聚焦,较好完成了规划预期目标;

    综合实力全面增强,产业体系全面构建,城乡环境全面焕新,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民生福祉全面提升,和谐稳定全面巩固,管党治党全面从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

    正风肃纪全面从严

    5年来,保山市持之以恒在正风肃纪上发力,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开展“赌酒赌博”等专项整治,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激浊扬清,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不断修复净化保山政治生态。

    积极实践创新党委书记“党建研判月”、党委书记和分管领导“双线述职评议”等经验做法,一些领域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管党治党不力等状况得到根本扭转。

    政治巡察实现全覆盖,定期对领导干部进行“政治画像”、开展“政治体检”,全面肃清白恩培、秦光荣等流毒影响。把艾思奇、杨善洲作为生动教材,充分发挥“一校两院一基地”作用,接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广泛开展警示教育,认真开展“以案促改”,深入开展“业务能力不能支撑政治站位”等专项整治,出台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修复净化保山政治生态的意见。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效落实,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在全省州市首家成立新型智库、首家上线媒体融合指挥平台,意识形态防线和网络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梯次实施基层党建“推进年”“巩固提升年”“巩固深化年”“创新提质年”,基层组织全面进步。

    “十三五”期间,保山市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实行正向激励和反向追责相统一,“忠诚干净担当”的干事创业氛围更浓厚。

    综合实力全面增强

    “十三五”时期,保山市持之以恒在跨越发展上聚焦,坚持把高质量跨越发展作为最大主题,与发达地区比质量,与落后地区比精神,与发展水平相近地区比速度,推动保山发展从“易罗池时代”迈向“青华海时代”。

    过去5年,是保山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发展最优、发展最强的5年。

    “十三五”时期,保山市按照“2016年定思路、2017年求突破、2018年成规模、2019年再提升、2020年达小康”的发展布局,坚持闯字当头、干字为要、实字托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保山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生产总值由551.9亿元增加至10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501.8亿元增加至1035亿元,突破“双千亿元”大关。

    回眸“十三五”,保山市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稳中求进,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全部工业增加值由135.9亿元增加至210亿元,年均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52.24亿元增加至65.5亿元,年均增长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89.3亿元增加至428.7亿元,年均增长11%;累计引进市外到位资金4677.86亿元,年均增长11.9%;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从772.52亿元和550.89亿元增加至1087亿元和106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7%和14.1%;民营经济增加值由274亿元增加至560亿元,年均增长9.7%,占全市GDP的比重由49.6%提升至54%。

    5年间,保山市实施了9个领域337项改革,整合重组5个国企集团,国资规模居全省州市第二位。农村改革全面深化,隆阳、腾冲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5年来,保山市对标对表推动跨越发展,完善了“一条路子、两个前列、三城定位、四化发展、五马竞争”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建设“滇西辐射中心、滇西工业重镇、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滇西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滇西数字经济新高地”的奋斗目标,保山高质量跨越发展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产业体系全面构建

    “十三五”时期,保山市高起点谋划,立足市情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工业聚集化创新发展,保山工贸园区被列为我省重点培育的千亿元以上园区和绿色水电硅材加工一体化产业示范基地,5个“园中园”全部实现企业入驻。

    5年来,保山市聚焦聚力培育产业体系,以绿色水电硅材加工一体化为重点聚力打造绿色能源牌,隆基二期6GW单晶硅棒项目全面达产、三期10GW单晶硅棒项目建成投产,通威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全面开工,氯碱循环经济项目签订协议。

    5年来,保山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推出“51+49”“10+3”“1+5”等政策举措,成功引进隆基、通威等20多家世界、中国和行业500强企业。“一线两园”建设取得初步成果,“五通”水平不断提升,进出口总额实现翻番。

    5年来,保山市农业规模化稳步推进,全市有序流转农村土地60万亩,“褚橙”等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一座保山”品牌效应初步显现,“三品一标”认证产品201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81个,一批产品被评为云南省“十大名品”。

    5年来,保山市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聚力打造绿色食品牌,大力扶持生猪、肉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东方希望、上海鹏欣等龙头企业落户保山。

    这5年,保山市旅游品牌化成效初显,“世界高黎贡山·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保山”品牌更加响亮,腾冲市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连续3年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全市A级景区达79个、居全省第一,成功打造高黎贡山国际观鸟节、永子围棋、腾冲国际马拉松等节庆赛事品牌。

    保山市以大滇西旅游环线枢纽为重点聚力打造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建成运营4个半山酒店,和顺古镇创建5A级景区通过国家景观质量评审,青华海等8个景区获评4A级景区,香柏场入选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名单,“旅游革命”评价位居全省前列、获省级奖励2亿元。

    民生福祉全面提升

    “十三五”时期,保山市持之以恒在脱贫攻坚上奋战,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市动员、全员参与、全面支持、全力出战,做到责任压实、政策务实、措施落实、成效真实,彻底撕掉“贫困”标签,困扰保山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现行标准下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市4个贫困县、33个贫困乡、413个贫困村和现行标准下9.4万户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7.2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布朗族、佤族等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

    这是民生福祉持续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更强的5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3638元和7626元增加至36765元和13440元。

    5年来,顺应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保山市不断增投入、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建机制、促公平,经济发展更具民生温度。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5年来,保山市全面巩固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边疆安宁,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落实,政治安全有效维护,社会治安持续向好,边境管控水平明显增强,荣获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城市、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州市,信访“三率”、群众安全感意度居全省第一。连续多年获全省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先进市。

    “十三五”期间,保山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屏障持续巩固,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3大水系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99.2%,森林覆盖率达69.8%,生态环境连续3年被云南省评价为“优”,腾冲市入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基础设施全面改善

    “十三五”时期,保山市综合交通体系初步成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80公里,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通乡道路、建制村公路硬化率达100%。

    在路网建设方面,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速,预计完成投资700亿元,是“十二五”的3.5倍,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0933公里,是“十二五”末的1.6倍。

    在铁路建设方面,随着大柱山特长隧道历经12年全面贯通、澜沧江大桥、怒江特大桥等控制性工程相继建成,保山离动车开行更近一步,预计2021年大理至保山段、2023年保山至瑞丽段建成通车。目前,大瑞铁路保山段全面进入铺架阶段。

    在机场建设方面,保山、腾冲两个机场直飞航线达45条,通航城市26个,其中开通6条省内环飞航线,“十三五”期间预计完成民航旅客吞吐量930万人次,是“十二五”的2.4倍,成为我省唯一拥有两个旅客吞吐量达百万人次机场的州市。

    在水网建设方面,三个大型灌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保山坝水生态等一批重点水利项目开工建设,完成5个中型灌区节水配套、9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农田水利条件明显改善,农村饮水安全短板基本补齐。

    能源保障更加有力,新增电力装机48万千瓦,总容量达239.15万千瓦。宽带网络实现“村村通”,4G网络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建成5G基站808个,“智慧保山”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杨善洲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中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入围“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案例”。保山市被命名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腾冲政务服务模式成为全国典型,昌宁县被评为“全国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县”,施甸县被列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

    城乡环境全面焕新

    5年来,保山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让保山的绿色底色更加浓郁。

    “十三五”期间,保山市城市生态化格局初步形成,中心城市青华海、东山森林公园“园中园”建成开放,“三校一院”迁建基本完成;各县城持续扩容体质,一批高品质的生态公园成为城市新地标;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由81.5平方公里增加到93平方公里。

    5年来,保山市“四创两争”成果丰硕,腾冲市、昌宁县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中心城市、施甸县、龙陵县创建为省级园林城市,保山市、昌宁县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示范县,腾冲市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龙陵县、昌宁县创建为省级文明城市,五个县(市、区)全部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

    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腾冲市和昌宁县被命名为云南省首批“美丽县城”,隆阳区、腾冲市和16个村被评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示范村,和顺古镇被命名为“云南省特色小镇”,全市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保山全市上下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砥砺前行、开拓进取,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谱写新时代保山发展的崭新篇章。

    “十三五”综合交通建设全面提速

    投资

    预计完成投资700亿元,是“十二五”的3.5倍

    公路

    截至2020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0933公里

    公路密度达106.6公里/百平方公里

    铁路

    预计2021年大理至保山段、2023年保山至瑞丽段建成通车

    机场

    保山市民航旅客吞吐量预计达930万人次

    开通43条航线,日均保障航班达82架次

    水运

    全市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462.7公里

    农村“三通”

    在全省率先实现建制村100%

    通硬化路、通邮、通客车的“三通”目标

    城乡公交

    建成使用10个县级客运站,先后开通城市和城乡、乡镇公交线路79条,投入运营公交车546辆

    本报记者 杨艳鹏 赵丽槐 整理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