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汉勇 沈浩 文/图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新年伊始,普洱市委四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普洱市委“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清晰展望了普洱市二〇三五年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为普洱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力量。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普洱的基本市情仍然是欠发达地区。人均GDP等指标与全国全省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工业增加值占比、城镇化率、中等收入群体三个关键要素占比与全国全省差距较大。目前,普洱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16.1%,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4.6%,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约为15%,分别比全国低了10到15个百分点、比全省低4到6个百分点。 差距是短板,也是潜力,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初步测算,这个差距蕴含着约140亿元的工业增加值,43万城镇人口,42万中等收入群体。按照有关测算,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增加约8万元的投资和25万元的消费。由此,这些差距就蕴含着350亿元的投资和110亿元的消费。 普洱市提出,要锚定2035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率、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争取到“十四五”末期,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等指标分别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超过全省2020年平均水平。 提高收入。优化分配结构,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加快发展绿色制造业。普洱是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全市电力装机达920多万千瓦。普洱市将深入推进绿色能源战略与绿色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体系,培育电子代工厂、大数据中心等载能工业,把电能转化为产能。打造现代化林产业集群,按照“浆纸板平衡、分段突破”的思路,推进景谷林产工业园建设,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林浆纸板一体化基地。积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推进中药材GPA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中药配方颗粒,支持仿制药、中成药、民族药研发生产,建成全省重要生物医药基地。 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以思茅、宁洱为中心,景谷、澜沧为次中心,其他县城为支撑,城镇、边境集镇和特色小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特别是以思(思茅)宁(宁洱)一体化发展为重点,建设滇西南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思宁一体化发展中,将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推进国际会展中心、保税物流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重点功能区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 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大社会事业特别是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把就业、收入、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社保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把民生大事办好、办实、办长远。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行学前教育普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组建普洱职业技术学院,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推进健康普洱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能力“双提升”工程,加快建设省级区域性疾控中心,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宜居指数。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系统推进水生态治理与修复,落实河(湖)长制,大力推进美丽河湖建设。 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把维护边境安全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锻造一批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批比较富裕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构筑一条严密的边境防线,制定一揽子支持政策;形成一套严格的边境管控工作机制,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边疆稳固安宁。 成为全国普洱茶文化交流中心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工作有序展开、完成非遗工坊设立挂牌21家居全省第一、脱贫攻坚报告剧《宾弄赛嗨》广受好评……2020年,普洱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文化普洱的建设步履更加坚定、更加自信。 挖掘发扬普洱茶文化将成为普洱的最大文化亮点。建设好普洱茶文化展示交流中心、多元化茶文化商务活动平台,将普洱打造成为全国普洱茶文化交流中心、世界茶源文化展示中心。扎实推进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茶马古道申遗,推进百里普洱茶道、茶马古道走廊、普洱茶小镇等载体建设,创建普洱茶文化康养中心、教育中心和科研中心,强化产教融合,挖掘普洱茶健康价值,推动普洱茶文化康养体验一体化的开发平台建设。 以茶雅心、以茶敬客、以茶行道,普洱茶的精神文化内涵必将在普洱大地传承弘扬。 此外,普洱市还将繁荣发展好民族文化,实施民族文化“珍珠链”工程,组织办好民族特色传统节日,建设“一县一特”民族艺术之乡,丰富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建设好微小乡村博物馆、民族文化展示馆、实施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促进民族文化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