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文强 记者 刘宣彤) 作为国家卫健委确定的全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一年多以来,景东彝族自治县初步建立了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县中医医院为辅助,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紧密型医共体管理)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乡镇卫生院整体实力、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快捷。 景东县人民医院被确定为县紧密型医共体总医院,13个乡镇卫生院统一挂牌成为总医院分院。总医院逐步用一级甲等医院标准管理乡镇卫生院,使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护理、感控、财务、人事等工作逐渐步入管理规范化、流程合理化、操作标准化。通过同质化管理,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初步形成了“促县帮乡、县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加快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县人民医院于2018年至2020年先后完成了胸痛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五大中心”建设并全部通过评审验收,大大提高了医疗救治水平,医院多项指标在全省二甲医院中排名进入前10位。 县人民医院于2018年10月在全省率先启用“渔歌医疗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县中医医院积极参与。县人民医院完成远程会诊中心、远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建设,并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使区域内医疗机构影像图像采集、传输、诊断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截至目前,开通专家线上服务以来,为乡(镇)卫生院所上传的13219例DR影像、10134例心电图报告进行了精准诊断,并将诊断报告全部回复到乡(镇)卫生院,让群众不出乡镇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 信息化保障下的医疗服务向基层延伸,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做到了让群众看病少花钱、看得好病,有效助推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医改目标的基本实现。2018年县域内就诊率达92.44%,2019年县域内就诊率达93.42%,2020年县域内就诊率达96.77%,基本稳定实现了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 医院严格执行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自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共计收住院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000余人次,全部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严格执行大病患者住院费用减免政策,做到跟踪管理到位、财务一站式结算补偿到位、救治信息及时准确录入到位。自2018年获得“光明扶贫工程”项目定点医院资格以来,将白内障筛查目标精准到户到人,为全县贫困患者实施复明手术265例,为患者全额减免自付费用50万余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