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书记,家里的灯不亮了。”“我请人帮您去处理,您自己不要动……”不久前,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诏镇北街社区的一位老人找到党总支书记苏素馨,请她帮忙换家里的灯泡。 老人叫赵惠鸿,已经80岁了,是社区的孤寡老人,平日里遇上什么困难,都会找社区帮忙。逢年过节,社区的党员也会到赵惠鸿家看望慰问。 在居民眼中,苏素馨就是大家的“贴心大姐”。从1984年进入原北街办事处以来,苏素馨始终把困难群众、患病群众及贫困党员、老党员的困难放在心上。在她的倡议下,社区专门设立了“党员爱心基金”,帮助困难群众和党员,让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 北街社区位于巍山古城核心区,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街巷纵横,上苍巷是连接南诏古街和城南市场及文华幼儿园的一条通道,每天都有许多居民穿过巷去买菜和接送孩子。长期以来,由于巷道曲折狭窄,又没有路灯,卫生极差,“臭巷”之名由此而来。苏素馨抓住巍山创建“美丽县城”的契机,带领社区党员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成功拆除临时建筑73户5248平方米,改造旱厕60余个,申请最美庭院25户。如今的“臭巷”到处是干净整洁的青石板路,街巷边花草郁郁葱葱…… 2008年底,苏素馨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带领社区干部动员群众对全长332米的45院商铺进行风貌整治,并给予入驻该地段的餐饮业经营户,优惠条件和扶持政策,鼓励、引导特色餐饮经营户进驻。2011年,巍山县小吃一条街正式挂牌,并举行首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 “刚开始打造小吃街的时候,群众都不认可,也很少有人愿意出来摆摊卖小吃,我只有带着社区的工作人员每天来街上卖青豆米汤圆,慢慢地群众看到生意好了,才纷纷加入进来。”苏素馨回忆。如今,巍山小吃节的名气越来越大,已连续举办了9届,巍山的咸菜、蜜饯、一根面、青豆米糕等名特小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北街社区的居民也在自家店铺卖起了扎染、民族服饰、土罐等传统手工艺品,实现了“在家开店”。 本报记者 庄俊华 通讯员 陆向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