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敏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有不少跟“数字云南”建设有关的内容,比如开展“城市大脑”建设试点。 何为“城市大脑”?就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城市交通治理、环境保护、城市精细化管理、区域经济管理等构建一个后台系统,对城市进行全局的即时分析、指挥、调动、管理,最终实现对城市的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协同指挥。 开展“城市大脑”建设试点,不仅是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内容,也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我们取得抗击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还是举全省之力向世界发出的“春城之邀”,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都跟“城市大脑”建设紧密相关。近年来,从浙江将“枫桥经验”应用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治理,到上海利用大数据打造“城市大脑”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难题,技术创新和治理升级正成为各地努力的方向,且涉及面极广,这对我们进行“城市大脑”建设试点,具有启示价值:“城市大脑”建设应当有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巧心,最终“绣”出城市的品质与品牌。 城市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社会秩序等方方面面都展现出城市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开展“城市大脑”建设试点还要保有“温度”,注重百姓的口碑与评价,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城市是人类的智慧创造。让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是城市建设、发展、治理的价值所在,也是开展“城市大脑”建设的最终目的。
|